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幹部考察工作是幹部選拔任用的基礎環節,直接關係到選人用人的質量。那麼,幹部考察組究竟肩負著怎樣的使命?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權力有多大?浙江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一些幹部考察組,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幹部考察工作,直接關係到選人用人的質量。幹部考察組究竟是怎麼履行職責,開展幹部考察工作的?時值市縣領導班子換屆,派駐各地的幹部考察組備受關注,在一些人眼中更是充滿神秘色彩,甚至被稱為“欽差大臣”。
幹部考察工作是幹部選拔任用的基礎環節,直接關係到選人用人的質量。那麼,幹部考察組究竟肩負著怎樣的使命?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權力有多大?記者近日走訪了一些幹部考察組,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不是欽差大臣,而是裁判員
周信岩是新昌一名出租車司機,41歲,在縣城開了6年多出租車。載客空隙,他總愛拿起放在車上的報紙看一看,特別關心縣裡的大事。“前兩天我在報上看到新聞,市裡來什麼考察組了,要提拔一批縣領導呢。不知道這些‘欽差大臣’是什麼來頭?到底怎麼個考察法?”得知記者身份後,周師傅直截了當地問。
“欽差大臣”,這個跟我們的時代已經脫節的詞匯,或許還是如今很多人對幹部考察組的“民間稱呼”。
“這種說法太誇張了,我們頂多也就是個裁判員。”紹興市委組織部幹部一處、二處處長高建國,參與了10多年的幹部考察工作,這次是赴新昌縣考察組成員。
一個好的裁判員,不讓自己成為比賽的焦點,但球員每次犯規都難逃他的法眼,有章可循的判罰讓每個隊員心服口服;他用自己的專業素養保證比賽順利舉行,卻從不動用權力改變賽果。
“考察組的權力也是如此。”高建國說,每一個考察組成員,只能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客觀公正地評價幹部,而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濫用權力。從這個角度看,換屆考察既是對幹部的考察,也是對考察組自身的一次考驗,每一個考察員都要當好“裁判員”。
這次新昌四套班子換屆考察,涉及40名考察對象,其中原有班子32人,擬新進班子成員8人。相對而言,後面8人最受關注。按照有關規定,8人中,部分將被“差額”。
到底哪些人能“上”,民間有各種說法和猜測。有的人說,肯定已經有“內定”名單了,考察只不過是走形式而已;也有的人說,縣班子要進什麼人,當然是“一把手”說了算……
“‘內定’名單,這個真沒有。”紹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諸暨考察組組長朱曉董坦言,至於縣委書記推薦哪些幹部,僅僅是考察組考慮的一部分,況且縣委書記在最後的推薦中,也只有一票。
在一些幹部中,還流傳著一個相對“靠譜”的說法:考察組不一定有權力讓你“上”,但是讓你“上不了”還是有說話的份。這話的意思是,如果考察組在考察報告上多說幾句“壞話”,“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其實不然,現在的考察報告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必須經過集體討論,說‘字斟句酌’也不誇張。”朱曉董認真地說,“我作為考察組組長,在考察時也得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
朱曉董舉了個例子,有一次討論時,他認為某個幹部能力比較一般,沒想到一名組員表示不同意見,當場向組長叫板。討論時,是寫“比較”熟悉還是“非常”熟悉、是缺乏“經驗”還是缺乏“能力”等,考察組成員都要逐字推敲、反覆斟酌,力求最大程度真實反映考察對象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