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台灣需修鐵路法 助台鐵渡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08-12-01 00:05:36  


  中評社台北12月1日訊/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世圯、高級助理研究員黃豐鑑的論文,為解決台灣鐵路的經營困境出主意,全文如下:

  台灣鐵路自光緒13年(西元1887),由巡撫劉銘興建,至今已119年歷史,過去數十年來承擔國內經濟發展所需之客貨交通運輸重責,對國家當年之經濟發展貢獻巨著。同時,自“民國”39年起至63年止每年都有盈餘繳庫,25年來,共計繳庫1,412,208,389元,63年當年度即繳庫6千5百萬元。而68年台鐵電氣化工程之預算202.42億元,可以說,台鐵多年繳庫款總計再折現的話,也等於提供相當數量的自備款。 

  “民國”62年12月16日,“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了十大建設計劃,其中交通建設之中山高速公路及鐵路西線鐵路電氣化,係為壯大經濟動脈、繁榮工商業所必須的重要建設。十大計劃,據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定時當的估計,自64年度起至68年度止,五年共需資金1,904億餘元。 

  台灣地區內陸運輸以公路與軌道運輸兩大系統為主,其中因運具特性,互有競爭與互補之角色,公路運輸長於量小值高短距離之貨物運輸,以及短中程方便之旅客運輸,而鐵路運輸則優於量大值低長距離之貨物運輸,與中長距離舒適安全之旅客運輸。在“民國”60年代,曾因中山高速公路之通車以及鐵路電氣化的完成,對公鐵路運輸之地位造成重大影響。而第二高速公路與十二條東西向快速公路之陸續通車,以及雪山隧道與高速鐵路等重大建設通車之影響下,也再一次衝擊台灣地區的公鐵路內陸運輸系統地位。 

  台鐵在電氣化期間,受到運能衝擊,失去大量之大宗貨物如水泥石灰石水泥熟料等運輸業務,至“民國”68年6月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完工後,又受到中山高速公路(是台灣的第一條國道高速公路,連接了台灣各重要都市及基隆港、高雄港兩大港口,成為台灣西部走廊乃至本島重要的交通大動脈)67年全線通車影響。中山高速公路完工通車,公路客運的旅行時間大幅縮減,使得旅客轉而搭乘快速、便捷、可及性高以及票價便宜的公路客運,再度使台鐵南北長途旅客運輸業務受到衝擊。從此,台鐵經營由盈轉虧,每年巨額虧損;去(96)年更因受雪山隧道及高速鐵路等通車影響,去年一年即虧損107億元,綜合至96年底,累積各項貸款、債務負擔高達914億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