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模式既非完美,也非邪惡

http://www.CRNTT.com   2009-01-23 10:29:18  


 
  其中富有戲劇性的場景是,在格林斯潘發出“非理性繁榮”的警告之後,美國資本市場的綜合指數仍然强勁上升了100%以上,格老執掌美聯儲期間,是美國歷史上廣義貨幣M3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對金融衍生産品監管鬆懈和貨幣政策最寬鬆的階段。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實體經濟被浸泡在泛濫的美元之中。

  其繼任者伯南克對美元霸權同樣具有清晰的認知,例如伯南克著名的“直升機理論”,按照該理論,要刺激美國經濟强勁增長,只需要駕駛直升機,從飛機上往下抛灑美元就可以了。甚至在次貸危機初期,伯南克都堅信美國能够應付,伯南克提醒國際社會,“別忘了美國擁有一項關鍵的技術,那就是印刷術!”利用二戰之後,美元直接取代了黃金的特權地位,美元霸權在全球最終確立幷被反復濫用,幾乎是二戰之後歷次全球性金融動蕩的根源。每一次危機中美元資産的灰飛烟滅,都是美國對其國際債務的自動豁免。

  美國模式的特徵之二,是美元本位取代金本位之後,國際儲備體系日益依賴外匯,尤其是美元儲備。

  如果各國不是處于自給自足的經濟孤立狀態,那麽自會有一些國家有國際收支的盈餘而另一些國家則有赤字。但這種不平衡是有節制的,因爲作爲國際支付和儲備手段的黃金或者IMF的特別提款權是有限的。但美元是國別信用貨幣,作爲國際計價、支付、結算和儲備貨幣時,整個國際儲備體系迅速地美元化。

  目前除了美國和歐元區的央行可能各持有近萬噸的黃金儲備外,IMF所發行的SDR在國際儲備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到不足5%,而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則上升到超過80%的程度。整個儲備體系的美元化,幷不是國際收支盈餘國所樂意見到和接受的,但却是一個無奈和被迫接受的事實。

  它帶來了兩大結果,一是國際貿易淪落爲巨大而不公平的賒銷體系,美國消費者的過度消費最終轉化爲國際收支順差國對美國持有的巨額國債;二是國際投資淪落爲危險的利益輸送渠道,新興市場國家吸收了高成本的FDI,而美國則用低成本的國債吸收了全球淨儲蓄。儲備體系的美元化,使得美國的消費膨脹既不需要即時付款,也使得美國能够動用大部分全球淨儲蓄用于“新經濟”等創新的昂貴成本,國際儲備體系建立在美國國債以及其他高等級債這些“白條”的基礎之上。

  美國模式的特徵之三,是美國雙赤字的不斷擴大,和跨國公司隱藏利益的渠道日漸複雜。

  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儲備體系的美元化,同時也就意味著美國不需要立即彌補其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雙赤字”最終憑藉向國際投資者兜售美元資産,獲得了巨額資本回流。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經常賬戶和財政收支沒有任何一年不處于赤字狀態,美國2008年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均超過GDP的5%,達到了相當危險的程度。這說明美國政府和居民都在寅吃卯糧,幷且長期不予彌補。保爾森的抱怨和事實恰恰相反,不是新興市場國家的淨儲蓄導致了次貸危機,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美元霸權和儲備體系美元化,美國就不可能具備無度地境外濫發美元及美元資産、動用全球淨儲蓄去長期支撑“雙赤字”的能力。或者說,美國政府沒有珍惜全球淨儲蓄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寶貴的結構調整的機會,却一直拖延到錯失良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