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就業“寒潮”還將持續多久?

http://www.CRNTT.com   2009-02-01 08:41:33  


 
4萬億與就業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與就業增加呈正相關的關係,但從“九五”到“十五”, 我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從94萬人减少到80萬人,就業增長彈性呈下降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受到了抑制,高增長幷沒有帶來高就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于投資,而大量公共基礎領域的投資具有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特點,對就業的貢獻有限。因此,有聲音質疑國家4萬億投資對于就業的促進作用,認爲“現有的刺激方案主要以加大投資刺激重工業、緩和製造業爲核心,而這些行業大部分都是資本密集型的,不具有大規模就業吸收的功能”。

  對于這種觀點,劉爾鐸和張麗賓都不認同。他們認爲,國家投資是應該投向那些骨架型的公共基礎行業,這就是國家投資與民間投資的不同。而且交通運輸等領域兼有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對于拉動就業的中小企業,國家幷不需要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可以通過减稅、增加政府采購等其他途徑。

  張麗賓認爲,不論是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還是9大行業振興規劃,只有調動了市場、生産要素和勞動者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就業。從某種意義上說,保增長就是促就業,國家的拉動內需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促進就業措施都意味著就業機會的增長。

等待中小企業復蘇

  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大戶”, 這些年我國新增就業崗位的80%是由這類企業提供的,但它們抗擊經濟危機的能力相對較弱,從2007年開始,各地中小企業相繼進入“寒冬”。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數據顯示,據初步統計,2008年上半年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作爲勞動密集型産業代表的紡織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家。劉爾鐸說,這意味著大量一般勞動力陷入失業的危機中。張麗賓認爲,這是造成目前就業問題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因素。

  在與各企業HR(人力資源主管)的交流中歐陽輝發現,國內很多企業縮减了2009年的招聘規模,凍結了一些崗位,還有企業采取不裁員但减薪的方式,减少人力成本,以備“過冬”。但不同地區程度有所差异,如江浙地區的企業裁員和縮編的情况比較普遍,而在內地一些城市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劉爾鐸認爲,拉動內需對中小企業的直接作用不會很大,但靠拉動內需後製造業的整體擴張會帶動中小企業的繁榮,這就有一個時滯的問題,所以依靠中小企業緩解就業問題可能要到2010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