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強大的應變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2-16 10:02:59  


 
  此外,事實證明全球經濟危機的嚴重威脅遠遠超過了中國領導人最初的估計。中國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對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依賴所造成的。出口的快速下降已經造成珠三角和長三角不計其數的工廠倒閉,數千萬外出謀生的失業民工現在被迫返回內陸省份。

  這些剛剛失業的民工和600多萬新畢業的大學生加入了找工作的隊伍。如果經濟不能保持高增長,日益上升的失業率可能與累積下來尚未解決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結合在一起,構成出現大規模社會動蕩的危險。

  更加自由開放是唯一的道路

  但“中國模式”賦予政府避免出現這種後果的工具。首先,在美國必須等候新任總統發揮功能的時候,中國政府卻能快速制定救援計劃進行干預。儘管有輿論認為計劃制定得過於倉促,但從過去兩個月的發展來看,5600億美元的經濟穩定計劃的確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其次,中國的財政盈餘、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和高儲蓄率,都確保了足够投資和經濟快速增長不可或缺的財政資源。

  第三,新的刺激計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和產業升級,這些領域在過去面對嚴重投資短缺的問題,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尤其如此。

  第四,增加對國內社會安全網的投資不僅包括普通醫療和社會保險,還增加了住房補貼。這應該有助於緩解房地產市場需求不足這個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崩潰的問題。

  第五,政府援助計劃中提供的農村地區增量投資,將有助於縮小城市富裕人口和農村貧困人口之間的差距。為促進家用電器在農村地區的銷售,政府已經開始提供13%的價格補貼,這樣做不僅有助於推動農村消費,還能為主要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最後,通過妥善地處理公眾的批評,並以此來協助維護公眾對政府和經濟的信任,政府還巧妙地利用媒體來維持消費信心。

  多數預測顯示,通過巨大的努力,中國可以在2009年維持8%的經濟增長。但經濟危機的歷史顯示,非經濟因素在任何解決方案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樣重要。目前,一般中國民眾相信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很快,中國領導人也因為人民普遍相信他們的能力和獻身精神而繼續享有很高的支持率。這樣的心理因素仍有必要不斷加強。

  經濟危機與中國改革三十周年的機緣巧合,喚起了人們對文化大革命的痛苦記憶,致使多數中國人反對以任何形式回到改革開放前的日子。絕大多數中國人現在堅信,一個更加開放和自由的中國,一個與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一體的中國是未來發展的唯一道路。

  (作者王勇是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和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