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沒有出口 臺灣經濟何來成長

http://www.CRNTT.com   2009-02-28 10:18:57  


臺灣内需市場有限,出口尤顯重要。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訊/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針對臺灣内外的經濟狀況,指出“沒有出口何來成長?”文章内容如下: 
 
  國內生產毛額(GDP)等於國內消費加上投資,再加上政府支出及出口減掉進口;因此有些人樂觀地認為,即便今年出口大衰退,只要進口衰退幅度更大,即可維持出超,再努力經營內需,便能撐起經濟成長。

  這樣的說法,對美國這樣外貿依存度不到三成的國家,也許還勉強成理,但對於高貿易依存度的“國家”來說,GDP裡的投資金額絕大部分來自出口產業的進口設備及原料零件,GDP裡的消費需求增加,有大部分也是來自出口產業所發股利及聘僱員工薪資的增加。簡單地說,出口減少(雖然進口也減少),生產減少,就會減少或根本不投資,也會造成失業,部分消費也因此減少;正因為如此,“主計處”在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裡,雖然預估全年海關貿易順差可以達到265億美元,比去年的148億美元還增加117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79%,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卻是-2.9%。因此,倘若要救經濟,別搞錯了方向。

  2月份預測機構Global Insight Inc.及EIU最新預測分別把日本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口氣下修到-3.3%及-5.5%,主要的著眼點便是全球貿易成長將從去年的4.2%下降為今年的-3.5%。日前日本公布1月份貿易情形,貿易逆差高達9,526億日圓,是1979年以來的最高,其中對美國、歐盟及亞洲出口金額,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53%、47%及46%,而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也萎縮了45%,這印證了全球市場需求是全面性的大衰退。

  在2007年中至2008年9月為止,中國大陸因為開拓了歐洲、俄國及印度等新市場,彌補了透過香港出口成長的減緩;不過當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企業投資支出瞬間凍結。由去年11、12月中國大陸主要出口項目來看,衰退最嚴重的產業,衰退超過五成的是電視機;超過三成的有液晶裝置、資訊電腦等零件;超過兩成的有套頭衫、無領開襟上衣、積體電路及微組件、冷氣機、鋼鐵製管線等。其中資訊電腦等零件、積體電路及微組件及液晶裝置占中國大陸整體出口比重分別為第3、4及9名,去年12月這三項出口減少金額約22億美元,便是全球企業支出大幅緊縮下的後果,而中國大陸這些產品的上游零件也大都來自台灣,這也就是為何台灣出口嚴重衰退的主因。

  不過這當中更值得商榷的是,中國大陸去年12月自台灣進口這三項產品所減少金額達23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大陸出口的衰退金額,所減少的占有率也被日本、韓國及中國本地生產所瓜分;顯示台灣出口的問題已不再僅是景氣衰退多少而已,還牽涉到競爭力彼長我消的情形。若不儘快擬定妥善的因應策略,別懷疑,台灣不僅已是亞洲出口衰退最嚴重的“國家”,也將會是經濟復甦最慢最溫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