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袁偉時:啟蒙仍是這個時代的命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09:36:07  


 
  時代周報:現在重新提倡啟蒙,最大的阻力是什麼?

  袁偉時:阻力在敢不敢承認我們仍然落後,必須繼續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上有一句話:“鑒於為使人類不致迫不得而鋌而走險對暴政和壓迫進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權受法治的保護”。這是各國歷史經驗的總結,不可等閑視之。

  1966年我們開始搞文化大革命,聯合國又制定了兩個人權公約。從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到1966年的兩個《人權公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果,力圖在思想文化上、制度建設上總結文明的進展,避免第二次世界戰爭那樣的災難。要遵循另外一條道路,不要再陷入暴政和戰爭的漩渦。為什麼有些人老是不理解和接受這些歷史經驗,很值得我們警惕。

  新文化運動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承認世界一體化的進程是不可抗拒的。《新青年》的創刊宣言里面就談到要開放,不是閉關鎖國的。有些人簡直連《共產黨宣言》都沒有讀過。《共產黨宣言》講全球化的進程是不可抗拒的,儘管是野蠻的進程,也沒有辦法抗拒。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沒有認清楚這個趨勢,老想抗拒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結果國家吃了大虧。現在不應再做這樣的蠢事了。 

  時代周報:從1919年五四到現在,為什麼90年來不停地有人提倡啟蒙,提倡新的思想解放?

  袁偉時:思想文化有一個特點,沒有國界。它的優劣只能在自由交流、自由討論中,自然變化,自然更新。當思想文化被加上桎梏,就有思想解放問題。

  新文化運動時期,各種各樣的思想可以自由流通,一大批傑出人物的才華就展現出來了。中國現代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都是在新文化運動前後奠基、發展起來的。那是中國學術文化罕見的黃金時代。

  1927年以後,國民黨政權扼殺思想言論的自由,神化領袖人物,將一個黨的教義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實行黨化教育,建立新聞和出版檢查制度。儘管有一批知識分子抵抗國民黨的干涉,北大、清華還有後來的西南聯大保持了現代大學的基本制度、基本精神,其他學校和社會上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1949年人民共和國成立,共產黨沒有領導現代國家的經驗,全盤學習蘇聯,學了很多錯誤的東西。一是扼殺了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二是取消了財產私有;都對中國發展很不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界限在逐漸泯滅。資本主義里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吸收資本主義的成果。兩個社會制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和不虞匱乏的自由),其中不虞匱乏的自由,不就是社會主義者的理想嗎?毛澤東曾毫不含糊地宣布:未來中國要實現 “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和四大自由”,絕非偶然。

  鄧小平的改革是衝破思想枷鎖的勇猛舉措。他指出不要在姓社姓資問題上糾纏,非常英明。有些人至今沉迷鬥爭哲學。不同階級當然有矛盾。但是我們過去講階級矛盾,光講利益的衝突,沒有講利益的調和和雙贏。現在如果將資本家都關起來,都打倒,那怎麼辦?民工到哪里去找工作?不要簡單化地理解私有制,要尊重現代經濟學、市場經濟學的基本東西。所有權的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公民自由權利的基礎。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衝破思想枷鎖。其實鄧小平已經解決了,有些人還要糾纏。民國元年,蔡元培做教育部長,他說新道德就是自由、平等、博愛。陳寅恪20年代提出“自由思想,獨立人格”是永世不滅的。這些對不對呀?沒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稱得上是現代公民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