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袁偉時:啟蒙仍是這個時代的命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09:36:07  


 
金融海嘯推動改革

  時代周報: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產生了羅斯福四大自由的觀念,八十年後的金融海嘯,有沒有可能促進新的思想?

  袁偉時:有這個可能。就中國來說,要看有沒有足以讓出類拔萃的學者發揮聰明才智的自由天地。

  很明顯,要度過金融危機,政府要採取有力措施。中國現在外匯多,資金充足,有人就說中國拯救世界,中國這條道路最好。其實,中國之所以發展較快,是吸收了人家的東西。現代國家的政府都要推動經濟發展,這不是中國特點。

  納稅人拿GDP的20%—30%去組建、供養一個政府,養那麼多公務員,是吃白飯的?光叫你去抓小偷?整個社會你得管理得井井有條,包括保障市場經濟的秩序,保障公民的權益。政府要不要管理經濟?這是個不值得討論的問題。假如不要的話,納稅人為什麼要拿那麼多的錢給政府?問題是怎麼樣管理。這次金融海嘯,關鍵是經驗不足,管理不到位;是美國管理不善,連累全世界。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各國密不可分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世界銀行、國際法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實是世界政府的雛形,是地球管理委員的分支機關。但這些機構,還不健全。

  能不能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的一個契機呢?

  第一條要看在經濟領域有沒有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按照健全市場經濟的方向去做,不要縮到計劃經濟的軌道上去。這里面的標誌是對民營經濟的態度。是不是著重去扶植民營經濟?全世界90%以上的國企都是虧本的,辦不好的。國企辦得比較好的是新加坡。它就三百萬人口,管理容易一點。好了,最近,新加坡最大的一個國有公司,淡馬錫,巨虧三百九十億美元。切記一定要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像發展汽車,最有活力的是民營的吉利、比亞特等企業。光是支持合營企業還不够,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不然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第二條就是公民的福利制度,民生的大問題,是不是下決心解決了。醫療問題、教育問題、住房問題,所謂三座大山要解決,老百姓後顧之憂減少了,才敢大膽消費,內需才會真正拉動。這是經濟轉型的關鍵。與此同時,為了中國的長遠利益,要建立現代教育體制,關鍵是學術和思想要自由。不要讓中國人老是擔驚受怕,謹小慎微。我們的下一代,不要變成乖孩子,要變成很有創造性的、很有活力的現代公民,是敢想、敢說、敢幹的孫悟空,那樣才能够把中國的事業持續不斷往前推進。

  第三條,通過這次危機的處理,讓輿論監督得到尊重。現在已經出現這個情況,凡是有改革思想的官員,都支持輿論監督。網絡這麼發展,博客這麼發展,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現在是全民辦報階段,人人都可以辦報——寫讓人自由瀏覽的博客。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把別人的嘴巴封住。所以凡是有改革思想的都支持輿論監督。

  這個輿論監督也是體現了兩條,第一條體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另外一條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性質。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從十九世紀開始,有一些有改革思想的官員就看到了這一步。鄭觀應在《盛世危言》里就提到:什麼人怕報紙?貪官污吏!現在的貪官污吏、專制主義者就怕報紙,怕新聞輿論監督。所以,尊重輿論監督應該成為危機處理過程的特征。這次所謂“躲貓貓”事件,雲南的有關領導在輿論監督下,糾正錯誤,將事情真相公布了。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讓信息公開,就讓一般的民眾感覺到你的行為是可靠的。這是讓政府的公信力重新建立的一個重要措施。重慶處理出租車事件,也比較聰明。政府官員慢慢變了,跟著時代步伐前進,希望通過這個危機處理,真正將政府變成一個公開的、透明的、服務型的政府。(記者李懷宇)
 
  (袁偉時: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中國近代史專家。曾任中山大學中山學院院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