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潜力股”?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7:30:35  


 
  呼籲建立“海峽經濟區”

  “兩會”期間,包括民革中央在內,多份建議提出建立“海峽經濟區”,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福建省農業廳廳長陳紹軍委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以臺灣海峽爲紐帶,以兩岸經濟一體化爲共同遠景,構建涵蓋臺灣、福建、浙江南部、廣東東部和江西中東部地區的“海峽經濟區”,可爲臺灣經濟提供强勁的動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推動大陸沿海地區形成完整的經濟發展圈,使“海峽經濟區”成爲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北部灣地區之後的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成爲兩岸加深溝通往來的交融地以及兩種社會制度、兩種經濟體系的銜接地,共同構建起市場高度開放、制度建設完善、産業結構互補、信息資源共享、基礎設施完備的區域經濟共同體。

  “兩岸的合作經過時間和經濟運作經驗的積累,已經越來越密切,量的變化會慢慢引發質的變化。‘海峽經濟區’作爲國家級經濟區列入國民經濟發展重大規劃之中,通過兩岸協商,科學合理地推動‘海峽經濟區’的産業分工合作,幷突出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這將是促使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促成臺灣海峽經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時期。”

  福建社科院前院長嚴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海西發展面臨的機遇之一,就是臺灣地區的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而比較困難,“臺灣是個市場很小的地區,地區內的市場人口只有2300萬,它的市場基本上是在國際市場,因爲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臺灣的訂單下跌非常顯著。臺灣的企業界都在討論:臺灣怎麽辦?中國與東盟的“10+1”協議到2010年就要生效,要建立自由貿易區,實行零關稅,臺灣將享受不到這種零關稅的好處,“10+3”(東盟與中日韓)還在談,如果談成,臺灣將更加邊緣化,所以臺灣經濟現在面臨許多思考和反思,臺灣與大陸訂立經濟聯合體、進行經濟合作的意願比過去更加迫切,兩岸在經濟上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馬祖籍“立委”曹爾忠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溫家寶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講話很務實,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表達了很大的善意。報告中再次提出支持海西的經濟發展,說明兩岸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閩台,海西應該結合海東,形成一個“海峽經濟區”,共創經濟榮景。

  “如果成立海峽經濟區,那麽在經濟規劃和經濟前景方面,更多地由海峽西岸與臺灣進行更加密切地協商,兩岸一起爲海峽經濟區做出一些事情,如産業上的銜接等。”嚴正表示,“當然,這種事情不是一方面的事,是雙方的。將來會怎麽樣,只能繼續觀察。臺灣的願望已經表達出來了,但會怎麽樣還說不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