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港人 需要怎樣的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4 11:03:24  


香港的自我定位,的確需要清晰。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訊/香港資深評論員周八駿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作者表示:“與6年前比,把香港的政治定位、文化定位與經濟定位相分裂,固然有了新內容,本質依然不變。”所以“仍然需要問:我們要怎樣的香港?”。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居民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作為香港居民能否向特區政府建言獻策?為什麼他們一建言獻策就對特區高度自治構成威脅?難道特區高度自治是以排斥他們參與特區公共事務為條件?只要深入探討這一系列相關聯問題就容易明白:與6年前比,把香港的政治定位、文化定位與經濟定位相分裂,固然有了新內容,本質依然不變。仍然需要問:我們要怎樣的香港? 

  2003年7月10日,我在本報發表《我們需要怎樣的香港?》,針對當時香港形勢指出:“無論香港一部分市民是出於何種原因而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存有疑慮或牴觸,都必須經常思考一個對於我們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怎樣的香港?換言之,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一個地理位置確定的整體,其政治、經濟和文化應當如何‘定位’?”“歷史的吊詭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本來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有些人卻執意欲將之當作或變作獨立政治實體;香港特別行政區本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世紀之交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卻不容置疑地推動香港經濟朝著與內地尤其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於是,在香港,某些輿論呈現‘精神分裂’現象。在政治上,不顧‘民主的原則’與‘民主原則的實現’之間的重要區別,不僅主張盡快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而且主張推行政黨輪替執政的制度。在文化上,抽象肯定香港文化中西合璧的特色,實則竭力鼓吹香港文化全盤西化。倘若香港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定位按照這些人設計的方向,則不用多久便會示世人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經濟香港’越來越無可阻擋地跟國家主體經濟趨向於一體化,‘政治香港’和‘文化香港’卻跟國家主體分離或割裂。這豈不是肢解香港?難道香港人民需要這樣的香港?” 

             輿論“精神分裂”仍然嚴重 

  光陰如梭。6年後今日,在香港,上述“精神分裂”現象總體看明顯減輕了,但在某些社會群體、某個政治派別身上依舊存在。 

  舉最近幾個例子。首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2009年3月7日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討論時發表重要談話,“希望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和香港各界要繼續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團結一致維護香港社會和諧穩定,並為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獻計出力。”在香港,有些人抓住“為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獻計出力”這一句話,以為中央領導人第一次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如此要求,便攻擊這樣的要求違反“一國兩制”。 

           政協支持特區施政 有何不妥 

  何謂“一國兩制”?香港是在“一國”之內,還是在“一國”之外或之側?“一國兩制”是在香港經濟尚未與國家主體經濟形成一體化大趨勢之時的狀態,還是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已是不可阻擋也不可逆轉之時的狀態?香港居民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作為香港居民能否向特區政府建言獻策?為什麼他(她)們一建言獻策就對特區高度自治構成威脅?難道特區高度自治是以排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參與特區公共事務為條件?難道他(她)們每次論及特區事務都必須申明不是以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的名義?難道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經不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當前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的管治和施政困難,究竟是與他(們)注意聽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相關,還是恰恰相反與忽視後者意見相關?在香港,究竟哪些社會群體、哪個政治派別對中央領導人最近指示持反對或牴觸態度? 

  只要深入探討這一系列相關聯問題就容易明白:與6年前比,把香港的政治定位、文化定位與經濟定位相分裂,固然有了新內容,本質依然不變。仍然需要問:我們要怎樣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