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香港要發展 須輸入大量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09-03-28 09:11:39  


香港作爲一個國際化城市,需要大量引進人才。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黃海振的文章,強調爲了長遠發展,“香港須輸入大量人才”。文章内容如下 

  60年前,香港接收了大批從上海、蘇浙轉來的科技、商貿和企業管理人才,為香港日後的經濟起飛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內地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和其後的“文化大革命”,又有一大批人才通過不同渠道加入到香港的經濟發展隊伍之中,為香港的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香港資源有限,來自美國的金融瘟疫已對香港的金融和企業出口造成極大的衝擊,要降低金融瘟疫對香港的衝擊,需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爭取和引進更多高素質內地人才,才能讓本港的未來獲得更好的持續發展。

  內地改革開放的30年,靠的是大批的人才,使經濟騰飛、企業擴展。香港企業到內地發展,靠的也是利用內地的人才,使產品不斷升級,獲得了巨大的利潤。香港的經濟和企業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刻,需要大批創意型人才。作為政府,檢討和完善優才政策,為各種人才來港提供更好的配套條件,讓他們盡情發揮所長;作為企業,讓已經參與工作的人才繼續升級。這都有利於保持香港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本地薑”遠遠未夠

  香港的發展僅靠自己的人才顯然是不夠的,而內地則擁有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人才。據國家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內地約有400萬個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實際上為香港企業提供了獲得大量人才的千載良機。完全可以說,是否能夠引入更多內地人才,使他們為香港、香港企業發展發揮他們的才華,將關係到香港是否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

  進入21世紀後,國家與國家、地區之間的競爭最終都將轉化成人才的競爭。有人才,企業可以快速轉型,創新產品會層出不窮。香港政府已經制訂了很好的吸收人才的計劃,並且實施多年,該計劃的“藥效”將會在香港的長期發展中持續湧現。香港和新加坡相比,條件很接近,都是華人世界,中英文並用,但香港在吸引內地人才方面的條件更加優越。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由此進出的海內外人數相當龐大,是中華民族人才流動的最佳通道。無論是中國人到外國、或者外國人進中國,走香港這個通道都非常方便快捷。香港只要有意識地創造更佳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就可以留下和吸收到更多的海內外優秀人才。

            多收內地尖子生

  近年來,香港各間大學逐年擴大招收內地優秀學生來港學習。此舉使香港的大學文化起到質的昇華作用,大批內地學生來港,使香港的大學學習環境變得更為活躍。從生物學雜交具有優勢的理論角度講,內地學生帶來更多傳統的學習和思維方法,香港各大學則為內地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優良環境,兩地學生的交流和切磋將有助學生獲得雜交優勢。有科技大學教授披露,自從錄取內地學生來港學習後,他覺得香港的學生學習比以前更加自覺和努力,原因就是因為增加了新的競爭。有些香港學生感到新競爭帶來的壓力,覺得如果不努力,將很難在未來立足,內地生促使香港各大學校的學習環境走向更加優化的境地。

  內地的優秀學生從香港各所大學畢業後,為香港的創新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人才選擇。內地嚴峻的就業形勢,將促使更多在香港各大學畢業的內地學生願意留在香港工作,這將為香港的人才優化提供寶貴資源,也將為眾多需要轉型的香港企業提供新動力。內地教育機關的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市民的收入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有條件送子女到外地求學;而內地許多高中畢業生亦有興趣到香港的大學就讀,對香港的大學來說,無疑增添了難得的寶貴的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