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金融體系基本原則 應一國一票

http://www.CRNTT.com   2009-04-01 12:42:43  


國際金融體系的基本原則,應該充分體現公平。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萬曉西今天在《上海證券報 》發表文章,認爲“一國一票應成國際金融體系基本原則”文章内容如下: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100個國家遭遇銀行體系崩潰,并令GDP下降4%以上的經歷,這是史無前例的。如果國際金融貿易體系依然維持不是按照民主原則而是按照股份制原則組建的美歐富國俱樂部,國際金融貿易政策繼續偏向發達國家,不公正不民主的國際金融貿易體系勢必進一步擴大全球貧富差距,加劇地區動蕩,乃至催發恐怖主義。 
  在衆多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方案和構想中,筆者堅持認為,“一國一票”應該成為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最終方向,實際上這恐怕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改革。 

  形勢比人強,現在提高發展中國家投票權已成全球共識,不僅中國大聲疾呼,諸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在呼籲,美歐也都贊成。中國目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為3.66%,即使提高一倍,達到8%又如何?因為IMF實行加權投票,重大事項需要85%以上通過,當前美國投票權超過總份額的16%,歐盟27國在IMF大約擁有31.6%的投票權,即使大幅提高發展中國家投票權,國際金融體系的實質仍然不變,依然是美歐主導。又比如,IMF執行董事會的24名執行董事,歐盟占了8位;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由21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5名由擁有股份最多的美、英、法、日、德委派;國際清算銀行董事會由13名董事組成,比、德、法、英、意和美國的中央銀行行長是董事會的當然董事,這6國可以各自任命1名本國工商和金融界的代表當董事。所以,筆者認定,只有取消所謂份額加權投票權,實行“一國一票”的民主原則,才能正本清源,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才能取得實質進展,發展中國家才有真正的發言權,而不是象征性的舉手權。 

  此外,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也已成為當今各國的共識。問題的核心是誰來監管?以美國AIG獎金醜聞為例,假如美國國會和總統不是民衆一人一票選出而是AIG等華爾街巨頭股份制選出,那又會怎樣?如果國際金融體系決策體制維持不變,即使加強監管,也將是有利於美歐金融機構的長遠發展。只有一人一票,才能監管AIG;只有一國一票,才能監管金融霸權,才能有效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 

  外交部副部長、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籌備事務中方協調人何亞非3月23日在記者吹風會上強調,中國期待“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特別要就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制定時間表和路綫圖”,筆者認為,最重要的發言權就是否決權,由此觀之,“一國一票”正是切實可行的實質性改革方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