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點轉移 美國亞洲政策露出新端倪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00:22:34  


共同利益擴大,希拉里稱中美應“同舟共濟”。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鴻璽、亞太空間多邊合作秘書處助理丁之翔在《中國評論》月刊四月號上發表專文,評析“希拉里探路與美國的亞洲政策新端倪”。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新政府的外交新開局已經緊鑼密鼓。2月15日到22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上任後出訪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和中國等亞洲四國。1961年以來,歐洲盟國或戰略要地中東是美國國務卿上任之後的首訪地,此次希拉里卻選擇了亞洲,引起了亞洲和世界的廣泛關注。此前,美中東問題總統特使米切爾訪問中東,副總統拜登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總統特使霍爾布魯克訪問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就在希拉里馬不停蹄訪問時,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加拿大進行了6個多小時的旋風式訪問,奧巴馬和加拿大總理哈珀商定,兩國將推進“清潔能源對話”,以便為簽訂北美氣候變化條約做準備。
 
    並非偶然的日程與議題安排

  美國的亞洲政策初現端倪。希拉里行前在美國亞洲協會總部演講指出,美國將繼續致力於亞洲事務,加強接觸並與亞洲領導人共商解決經濟危機之道。希拉里屬於奧巴馬政府中的強勢人物,此次訪問涉及的議題比較廣泛,如日美同盟關係、與伊斯蘭世界關係、朝鮮半島問題、日韓同盟關係、對華政策以及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清潔能源、防擴散、反恐、消除貧困、防治疫病等諸多方面。輿論認為美國關注的地區已從歐洲轉到亞洲,而在亞洲的重點是中國。弗吉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吳本立指出,美國國務卿與總統在決策上會更傾向讓美國加強與亞洲的關係。

  此次亞洲之行,希拉里在國家選擇和日程上費了思量。2月16日至18日訪問日本,18日至19日訪問印度尼西亞,19日至20日訪問韓國,20日至22日訪問中國。首站選擇日本意圖打消日本對日美同盟關係的疑慮,把印尼排在第二是要表明美國要與伊斯蘭世界修好,第三訪問韓國是在表明美韓同盟關係的同時,就朝鮮核問題提出基本看法。許多評論認為訪問的重頭戲是中國,而把中國放在最後一站卻是有意淡化其內心的實質想法。儘管議題幾乎涉及美國所關注的重要亞洲議題,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探討應對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另外,2009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新加坡舉行,奧巴馬參加APEC會議時可能順訪印尼等其他亞洲國家,希拉里此行也有鋪墊之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