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馬英九:永懷經國先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12 08:11:32  


 
  我對經國先生開始有接觸,主要還是高中畢業以後。而第一次接觸,則是民國57年(1968)在台中成功嶺接受大專學生暑期軍訓。當時我被選為開訓典禮中的宣誓代表(媒體誤報為授槍代表,其實授槍代表是趙怡),在率領一萬兩千位受訓學生宣誓完畢後,我跑步上台把誓詞呈送給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經國先生,他微笑注視著我,接下誓詞,握住我的手,輕輕地說:“謝謝你!”當時我覺得他握手很有力,態度很親切,那是他給我的第一次印象。那年他59歲,我18歲。

  第二次是在兩年後的4月。經國先生以“行政院”副院長身分訪美時,在紐約廣場大飯店(Plaza Hotel)門口遭到台獨聯盟成員的槍擊,黃姓刺客開槍時右手被便衣警察推高,子彈飛越經國先生頭上,射到旋轉門留下彈孔。黃姓刺客與另外一名鄭姓共犯立刻被這位便衣警察和經國先生隨行的辦公室主任溫哈熊將軍共同制伏押走。經國先生並沒有受傷,也沒有受到驚嚇,反而鎮靜地向隨員表示願意跟刺客談一談,但紐約警方認為不宜,沒有同意。他當天預定在飯店內對美國東南亞工商協進會的演講照常舉行,未受影響。經國先生身臨險境、臨危不亂的風範,經過國內外媒體的報導,傳遍全球。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不但沒有痛斥刺客,反而表示願意傾聽他們的意見,他顯然瞭解這些刺客心中有話要說。在那個戒嚴的威權時代,大官能有這樣開明的心態,實在罕見。他回國的時候,鬆山機場萬人相迎,救國團邀請我們青年參加,他走過我們的身邊,很親切的跟我們打招呼。我就覺得,經國先生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他平易近人,毫無僚氣。

  談到救國團,這個經國先生在民國41年(1952)手創的青年組織,對當時的青年貢獻很大。它舉辦的活動讓我們學到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實用知識與技能,尤其是領導、交友、處事的訓練,讓我們受益良多。以我來說,初中畢業時,我就參加金山水上活動營,學會了游泳與滑沙(近似滑雪的運動)。高中時暑假幾乎年年都去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露營游泳。而上大學之後參加的次數就更多,像國際事務研習會、亞洲青年育樂營、與中美青年學術研習會等等。我在大二、大三、大四的暑假,連續參加三屆中美青年學術研習會。大四暑假還參加了在桃園運輸部隊代辦的駕駛研習營,學會了開車。這些活動,尤其是國際活動,對於國際事務的了解、世界觀的建立、英語能力的磨練、國內外朋友的交往,都有極大幫助。我大三那年參加美國國務院主辦的“亞太學生領袖訪美計劃”甄試,以第一名入選,得以在民國60年( 1971)初,與10多位亞太學生領袖一同出訪美國70多天,深度觀察這個富甲天下的超級強國。我自覺受益良多,能獲得這個機會,與先前兩年在救國團的歷練,有絕大的關係。

  第三次接觸,是在民國63年(1974)我考上中山獎學金準備出國留學前夕。當時經國先生以“行政院長”的身分,在三軍軍官俱樂部邀請錄取的10多位同學吃早餐,大家都受寵若驚。經國先生的座位和我距離只有2公尺。他問我要去哪個學校?讀甚麼科系?有甚麼計劃?並希望我們在學成之後回國服務。他說話不多,但親切誠懇。那年他65歲,我24歲。一個月後我就出國了,直到7年後學成歸國才有機會再見到經國先生。但他當時對我們中山獎學金同學回國服務的期待,我一直都記得。民國70年(1981)我拿到學位後,只實習了半年就回台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