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國爭鋒 中國向印度學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4-17 08:46:22  


黃亞生教授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時代周報》昨天登載該報對黃亞生的專訪“大國爭鋒 中國向印度學什麼”,全文如下: 

  2001年,黃亞生成了哈佛大學商學院第一個出身大陸的教授。他在做案例分析研究一個印度企業時,發現中印兩國經濟增長背後很關鍵的體制區別。兩年後,他出任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終身教授,他原來在哈佛的同事塔倫.卡納(Tarun Khanna)發表了《印度能否超越中國》,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在他的眼中,印度是中國需要參照的對手。

  印度投資率只相當於中國的50%,但它的經濟增長現在已相當於中國的80%,也就是說它的投資回報率和經濟運行效率比較高。而中國的投資占GDP的50%以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在和平時代少見的,而就算韓國歷史上最高水平是1990年投資占GDP的39%,其後一直回落。這顯示中國經濟運行效率低,高速的經濟增長源於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投資,而印度則源於效率的提高。 

  《時代周報》記者 高戰 實習生 楊建明  發自廣州

  在廣州應邀做客“時代沙龍”的黃亞生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專訪。黃亞生對於中印經濟比較的基本判斷是:印度雖然在基礎教育、基礎建設、簡單的制造業等方面落後於中國,但其良好的金融體制、企業管理將逐漸發揮其強大的潛在優勢。對比中印企業,就會發現印度的本土企業家可能給這個國家帶來長久的優勢,而中國卻被低效的銀行和資金市場所掣肘。 
 
  中國必須進行大膽的金融體制改革,中國今後20年能否建立一個成功的經濟體制,不在於外國企業是否願意到中國投資,而是中國的本土企業能不能自己站起來。

  從“印度速度”到“東亞速度”

  中國較差的股票市場可能更多的是因為中國本土的原因造成的。

  時代周報:在過去幾十年間,印度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如何的,近幾年它的增長速度開始追趕中國,您認為它能繼續保持嗎?

  黃亞生:事實上,最近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迅速,GDP增長由“印度速度”到“東亞速度”,在1961年至1978年間,印度GDP增速為3.4%,1980-2003年都維持在5%左右,而2004-2006年增長到8.91%,2007年以來更是提高到了9%。

  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從3%提高到8%,這得益於它從靠天吃飯的農業國發展到工業國。雖然正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但我有信心它能保持較快的增長。

  印度屬於熱帶農業國家,氣候變化多端,農業生產很不穩定。在1964年、1967年期間,印度GDP也達到較高增長速度,主要得益於良好的氣候。但是現在印度靠的是軟件、醫藥、汽車零配件等等,這取決於經濟體制的變化,還取決於企業的競爭。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從全球醫藥廠家購買便宜的醫藥以救助非洲貧困地區,其中印度、中國和巴西等國家的企業是主要來源。印度有100多家企業符合醫藥療效質量的標准,而中國只有兩家公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