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鹿記過官員複出 影響中國製造信譽

http://www.CRNTT.com   2009-05-08 09:18:43  


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行政記大過處分、日前又重任京官的質檢總局食品生産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右一)。
  中評社北京5月8日訊/廣東《南方都市報》5月7日載文“鮑俊凱複出影響中國製造信譽”,文章說,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製造的滑鐵盧,而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行政記大過處分的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産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日前重任“京官”。文章質疑,如此大費周章將處理官員複職,面對三聚氰胺如此大的事件都如此態度,對于其他産品質量問題會更加重視嗎?中國製造的信用如何提升?全文如下:

  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行政記大過處分的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産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日前重任“京官”,新職務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副司長。至此,鮑俊凱已是兩次調任。2008年底,鮑俊凱從國家質檢總局儀器生産監管司原副司長任上,調任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2009年5月再任京官,2009年3月,因爲三鹿奶粉事件,被中紀委監察部給予行政記過處分。鮑的複出讓人想到中國製造的信譽問題。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製造的滑鐵盧,我國奶粉銷量下降九成以上,該事件禍殃池魚,導致國際市場質疑所有中國産品質量,在經濟緊縮期嚴重打擊了我國出口企業。有市場人士認爲,這場信用危機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修復。

  誰都清楚,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强國邁進,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信用體系建設必不可少。保守估計,我國每年因産品質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種損失至少有2000億元人民幣。如果不能解决産品質量安全問題,中國製造業將陷入一輪又一輪的信用危機之中。

  早在2007年三季度,由于菲律賓檢出中國大白兔奶糖含甲醛、二甘醇牙膏遭停用、中國玩具被召回、巴拿馬藥品中毒事件等一系列産品質量問題引發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我國展開了爲期4個月的“中國産品質量風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親任國務院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打響致力于解决“中國製造”信任危機的特殊戰役。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