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警惕實體經濟衰退導致金融危機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09-06-16 10:19:25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當前市場正在為是否發生第二輪全球金融海嘯爭論不休,但這卻忽視了全球實體經濟衰退正在造成更為嚴重的實質性危害,這種危害遠比雷曼破產造成的衝擊波來得嚴重。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楊斌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實體經濟層面的就業、生產、消費、外貿等都出現同步大幅度下降。

  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稱當前危機的擴散速度,已經超過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這一看法現已得到了定量實證分析的證實。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進行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與1929年大蕭條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國際貿易的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1929年大蕭條,從2008年4月到2009年2月的10個月間國際貿易下降的幅度,甚至超過了從1929年6月以後25個月份的國際貿易下降幅度。

  文章認為,華爾街大投行紛紛倒閉給人們帶來的更多是心理震撼,并不會直接影響人們生活;但是,實體經濟陷入衰退則會造成實質性危害。盡管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尚不及大蕭條,但人們必須正視其擴散速度已經超過大蕭條,倘若這一趨勢無法扭轉將出現比大蕭條更嚴重的後果。

  人們早已習慣雷曼倒閉帶來的心理震撼,對美歐大銀行仍然險象環生見怪不怪,更為嚴重的第二輪金融海嘯即使發生,也未必產生像以前一樣的心理衝擊。其實,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實體經濟正已超過大蕭條的速度惡化,而這恰恰發生在美歐注入巨資救市的同時,表明美歐救市方式無力挽救實體經濟衰退。

  有人認為美歐注資救市的措施已顯現成效,全球經濟已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因此不會再發生第二輪金融海嘯。其實,美歐救市資金主要流入了虛擬金融部門。正當經濟衰退以超過大蕭條的速度擴散時,美歐政府卻如此重視虛擬經濟而忽視實體經濟,這將帶來更多的“失望”而不是“希望”。

  難怪巨資救市絲毫沒有減緩實體經濟衰退速度,偶爾顯露的經濟複蘇跡象如此脆弱且易夭折,如美國新房開工量2月份曾一度反彈,4月份又大幅下挫,甚至創下52%的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倘若實體經濟的衆多領域繼續惡化,人們何以期待第二次金融海嘯不會發生?

  實際上,這種險象必然反過來衝擊銀行金融體系,導致巨大金融衍生品泡沫危如累卵,不斷為引爆第二輪金融海嘯積蓄能量。第一輪危機引發了波及全球的經濟衰退,然後向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呈現縱深發展,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還貸款能力急劇下降,反過來進一步衝擊銀行金融體系和資產泡沫,從而導致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呈現交替惡化狀況。

  文章指出,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和升級的衝擊之下,美歐的金融機構和工業企業紛紛陷入經營困境,它們發行的金融和企業債券違約率出現迅速攀升。美國企業債券的規模高達22萬億美元,預計有高達數萬億企業債券可能出現違約的風險。由於次貸危機導致美國零售商業大幅度衰退,房地產貸款違約已從住宅蔓延到商業房地產,衆多大百貨商場、連鎖店、超市正成為新的房貸違約者。

  美國曾准確預測次貸危機的努裡爾•魯比尼教授認為,2009年美國房地產貸款的違約率可能上升到40%,即全部12萬億美元的房地產貸款中有4.8萬億美元出現違約。美國現在已有30個州的政府出現了財政困難,它們發行的公用事業債券的違約率也會大幅度增長。由於居民收入下降和失業狀況日趨嚴重的影響,美國消費貸款、信用卡、汽車貸款的質量也嚴重惡化。美國企業債券、市政債券和消費信貸違約率的不斷上升,可能引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更大規模的金融衍生產品,造成比次貸危機還要猛烈許多倍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