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有股劃轉社保 利國利民利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09-06-20 11:39:59  


社保基金的強化有利中國社會穩定發展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訊/經濟學博士馬光遠今天在《東方早報》發表文章“國有股劃轉社保利國利民利市場”。作者認爲將“沉澱在國家手中的財富用於保障老百姓的未來,無論對於經濟的轉型,還是整個社會的穩定,意義不凡。”文章内容如下:

  在IPO重啓之前完成劃轉工作,意味著困擾中國股市的“股改”可以暫時告一段落,對於整個資本市場而言,無疑屬於重大的利好。

  6月19日,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和社保基金會聯合發布了《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根據該辦法,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此舉意味著,經多年討論、各方呼籲的上市公司國有股劃轉社保正式啓動。

  衆所周知,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性儲備基金和老百姓的保命錢,一直存在著缺口大、欠賬多的問題。因此,早在2000年全國社保基金成立的時候,關於劃轉國有股充實社保賬戶的建議就不絕於耳。而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更是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了“采取多種方式包括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十七大也提出要多渠道籌集社保基金,彌補基金的缺口,但由於利益的複雜博弈和考慮到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該項工作遲遲沒有真正啓動。根據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的年度報告,經過8年的運作,社保基金總額只有5600多億元,缺口達數萬億。

  在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語境下,啓動國有股劃轉社保基金的計劃,無疑是一項具有實質意義的重大民生之舉。正如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形勢的研判,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表面上是外部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根子則在於中國經濟自身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失衡,在於收入分配機制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居民購買力的普遍低下,在於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的殘缺。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方面宏觀經濟30年奇跡般增長和國力的強大,另一方面,與此相背離的,是居民購買力的低下導致產能過剩和結構失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