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對印度政客 要聽其言觀其行

http://www.CRNTT.com   2009-07-04 09:28:24  


去掉佈滿全身的裝飾才能看清真面目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毛小雨今天在《新京報》發表文章“對印度政客要聽其言觀其行”。文章表示:“當前,中印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極為頻繁,兩國的貿易額2010年要達到600億美元,根據不同算法,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印度政客的大嘴忽悠經常會造成媒體的關注,從而引起網民的強烈反彈。因此,聽其言、觀其行、多思量,多思量才會應對更周詳。”文章内容如下:

  印度人以善辯聞名。譬如你恭維印度IT業發達,是因印度人英語好,寫軟件時沒有語言障礙。印度朋友不以為意,說英國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比我們英語還好,為什麼他們沒成軟件大國?你說印度不衛生,人家馬上找出轍來說,艾滋病這些嚴重的疾病都不是源自印度。一句話把你噎得沒脾氣。唐僧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就深得真傳,打遍印度無敵手。在戒日王為其舉辦的辯論擂台賽上,竟無一人敢上台挑戰,可見功力之深厚。在當今印度,這種風氣依然。

  對時常參加選戰的印度政客來說,這種手段的運用就更嫻熟。每當對選民講話時,很多人張弛有度,其言語或慷慨激昂,或娓娓動聽,將民衆情緒揉搓、撩撥、刺激,拿捏到位,人們聽完之後像做了精神按摩,血脈賁張,情緒不由得不隨著演講者的情緒走。

  筆者曾聽過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依的演講。平時不苟言笑的這位印度人民黨的領袖,顯得有點僵硬呆板,可一旦做起演講,他就把印度上層人士常講的英語拋開,用本民族的印地語開練。大概還是用本民族的語言講來“得心應口”,大批的印度聽衆對這位詩人總理的講話不禁擊掌贊嘆,還不時因語言的幽默而開懷大笑。印度人本身就極具語言天賦,會講三四種語言很平常,再加上競選的錘煉。印度的政客喜說愛說,亂許願、大忽悠,比比皆是。

  目前,印度大選剛剛塵埃落定,國大黨也沒獲得單獨組閣的票數,只能聯合其他黨派共同組閣,所以不少部長貴為其他黨派黨魁。印度朋友講,印度的部長和中國的部長不一樣,很多人可能在此位置上達到了他個人及所在黨派的頂峰,因此對總理這個“當家的部長”也不大買賬。在大選勝利後,正是大枰分金、大碗喝酒、大快朵頤瓜分利益時,每個政黨的代表人物都要講話顯示自己的“意志和決心”。在這種政治生態下,政客們滿嘴跑火車的情況時有發生。

  喜劇舞台上的大忽悠最終都會暴露給人看,而印度政壇上的忽悠真會鬧出人命。還是以印度人民黨為例,該黨鼓吹印度教意識,試圖利用印度教價值定義印度文化,挑起印度宗教之間的衝突,希望以此達到火中取栗的目的。1989年印度人民黨主張在印度教徒視為聖地的阿約提亞地區興建一座印度教神廟,并為此領導了向阿約提亞進軍的行動,但此時該地已經有一座清真寺。1992年12月清真寺遭到與印度人民黨有關的組織破壞,從而引發全國暴力活動,造成數千人死亡。這次事件後,印度人民黨的聲望達到頂峰,其領袖瓦傑帕依、阿德瓦尼當上總理、副總理。之後,他們卻為了國家安定,將建神廟一事按下不表。而基層虔信印度教的民衆悲憤質問他們:“我們的神廟在哪?”

  所以說,印度人能言善辯、喜歡講話這種特點,使我們在處理彼此雙邊關系時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當前,中印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極為頻繁,兩國的貿易額2010年要達到600億美元,根據不同算法,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印度政客的大嘴忽悠經常會造成媒體的關注,從而引起網民的強烈反彈。因此,聽其言、觀其行、多思量,多思量才會應對更周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