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保增長 不能忽略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09-07-21 10:36:58  


保增長重要,但是絕不能忽略就業。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在投資“單引擎”的拉動之外,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已經是有目共睹。第一財經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文章稱,預計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率將超過9%,第四季度甚至可能達到10%。

  但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淨出口仍然拉後腿,消費變化不大,唯一能拉動經濟增長的只剩下投資了。而投資的增長靠的是地方政府的熱情,以及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各地政府紛紛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作為一項政治工作來抓。比如吉林省發改委提出固定投資增速不低於40%的目標;廣西則提出2009年要完成6000億投資任務,比2008年增長62%。

  文章表示,增長是保住了,但挑戰依然嚴峻。從民生的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只是一個手段,收入增長才是最終目的。而如果換作以促就業為考評目標,恐怕當前的形勢就不容樂觀了。

  從勞動力就業市場上來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比例,自2008年四季度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惡化,供求比例由0.97急劇降至0.85,之後一直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跡象。雖然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這一數據並不完全準確,但從變化趨勢來看,該指標在今年一季度也陡然升至了歷史峰值(4.3%)。

  今年的失業大潮有兩次“洪峰”,一次是年初農民工返鄉,第二次就是春末夏初,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失去工作的農民工,至少在2000萬以上,而今年應屆畢業生有650萬,加上往年沒有找到工作的,可能有1000萬名大學生要找工作。

  文章認為,當前的經濟反彈並不能自動緩解就業壓力,相反,如果繼續延續當前的一些錯誤做法,保增長的政策甚至可能會和保就業的目標出現衝突。

  如果只要增長的數字,那麼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投資重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但是,重工業吸納的就業崗位遠遠少於輕工業。比如,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平均每9萬元投資對應1個就業崗位;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平均需要155萬元投資方能對應1個就業崗位。但是,今年1至5月,前者的投資額僅為55億元,而後者卻近1000億元。

  今年前5個月第三產業投資共有2.9萬億元,主要流向了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其中,房地產投資1.2萬億元,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相關投資合計4180億元;相比之下,教育和衛生的投資分別僅為937億元和416億元。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服務業依然受到種種發展制約,並沒有在緩解就業壓力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重工業優先將加劇就業壓力。過去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教訓。建國初期,我們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重工業占國家投資的比重高達50%以上,而蘇聯的重工業投資所占的比例最高也不過40%。每1億元投資,用在輕工業能創造1.6萬個就業崗位,用在重工業只能創造5000個就業崗位。正是產業結構的高度失衡,導致城市就業機會越來越少,最終,到了要上學、要工作年齡的青年人只能被送到偏僻的農村,這就是“上山下鄉”運動的由來。

  過去,農民工大多在出口部門就業,那麼,保就業是否就意味著要保出口呢? 2008年以來,政府加大了出口退稅的力度,這一政策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通過保出口實現保就業。但相關的測算結論是,通過出口退稅政策提供就業崗位的效果並不令人樂觀。

  出口退稅率提高,能夠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出口商品的價格降低,能夠促進出口的增長;出口增長能拉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能帶動就業增長。這樣的推理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遺憾的是,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彈性太小,價格每下降1%,出口收入只會上升0.46%。中國的就業彈性太小,2007年只有0.04,即GDP增長1個百分點,勞動力的增長率只有0.04個百分點。這樣算下來,如果按照財政部預算,2009年出口退稅總額為6708億元,大約能增加38萬人就業;如果2009年出口退稅總額為8000億元,大約能增加45萬人就業。這意味著,為了保住一個出口部門的就業崗位,我們要花大約170萬元~200萬元,但實際上,農民工一年的工資不過只有2萬左右!

  文章最後說,保增長,促就業,調結構。本來是有九個字,到了一些地方官員那裡,就爽快地縮寫成保增長三個字了。如果我們實現的增長是“沒有就業的增長”,那麼上報的政績就是得不到民心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