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四千萬“待就業” 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12:14:02  


一粒果實萬人摘--大學生就業的生動描繪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訊/暑期臨近,意味著又一批畢業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伴隨著象牙塔的遠離,就業的壓力儼然一座巨大的高山橫亙于前,大河網近日發表名為《四千萬“待就業” 出路在何方》文章,分析和探討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和面臨的種種形勢和難題。全文如下:

  今年共有610萬高校畢業生,外加100多萬歷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湧入業已吃緊的就業市場。700萬並不是關於就業形勢最嚴峻的數字,6月18日,商務部透露,預計今年全國“待就業”人口將超過4000萬人,其中約60%為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 

  近10年來,中國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不能僅僅從金融危機上找原因。1998年下崗大潮中的失業人口,再加上上億的進城打工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以及進入就業高峰期的新增適齡人口,使得當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三峰疊加”的態勢,共同構成了龐大的勞動力供給流。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很多“保就業”措施,但多為政治任務壓力下的權宜之策。


        保就業“創舉”多,但治標不治本
        大學生下鄉入伍,並非就業正途

  2009年初,針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國務院發布了被稱為“國七條”的就業鼓勵措施。其中關於鼓勵大學到農村基層,部隊和城市社區就業的辦法尤為社會關注。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繼續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各地也要因地制宜開展地方項目,鼓勵和引導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報名參加。

  “轉變就業觀念”,被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方式,然而,這些政策出臺的鼓勵大學生下鄉當村官,或者最近剛剛出臺的鼓勵大學生畢業後參軍入伍,很大程度上其實是擠壓一些過去農民的就業領域,大學生到農村去,到邊遠地區去,並非從根本上解決或發揮大學生的知識優勢來就業。因此,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只是將大學生放進過去一般是農民工就業的領域,並沒有真正緩解整個社會就業的形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