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全球經濟復甦或是“雙刃劍”

http://www.CRNTT.com   2009-08-05 11:36:01  


美國經濟下半年很可能將走出戰後最長的衰退期
  中評社北京8月5日訊/雖然美國二季度GDP環比折年率的增速出現1%的下降,顯示美國經濟仍處於衰退之中,但國際投資者還是對此消息給出了樂觀反應——無論是美國股市,還是國際商品價格都出現了上漲。

  第一財經發表安邦咨詢公司分析師李明旭文章稱,市場的樂觀情緒不難理解。自2008年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便開始陷入了經濟衰退期——2008年三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美國GDP分別萎縮了0.5%、6.3%和6.4%。現在,二季度GDP雖仍萎縮了1%,但下降的幅度已大為收窄,顯示經濟狀況在二季度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好轉。按照目前這種好轉的趨勢運行下去,美國下半年GDP增速很可能將“轉正”,從而使得經濟走出戰後最長的經濟衰退期。

  其實,美國經濟好轉跡象早已經體現在此前一系列的指標上。在美國經濟占有重要地位的房地產市場上,6月份舊房銷售已連續3個月上漲,而新屋銷售更是在6月份暴增11%,創8年來最大單月增幅;而今年5月份美國20個大城市房價環比上升0.5%,更為3年來首次出現上升。這些跡象表明近年來遭受重創的美國樓市,很可能已經觸底反彈了。

  另外,二季度私有部門投資以及真實貨物和服務出口的規模已經比一季度顯著收窄,這些都是美國經濟好轉的信號,淨出口和投資也都對二季度美國GDP降幅縮窄作出了積極貢獻。

  遍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復甦的經濟又何止美國。中國二季度的GDP增速同比超過7.9%,環比折年率更是達到近15%,加速復甦的趨勢已經確立。歐洲經濟雖然反應比較遲鈍,但近期景氣的好轉也是有跡可尋,上周德國商業信心的好轉就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經濟危機之於日本,被人們視為“80多歲的老人跌了一跤”,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在二季度,日本經濟的表現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比如6月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環比上升了2.4%,達到81.0(2005年為100),連續4個月環比上升。

  在各國財政刺激和寬鬆貨幣的刺激下,經濟復甦已經是全球性事件。

  文章分析,下半年經濟增長雖然會充滿波折,但復甦的大方向卻基本上可以確認。重要的是,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趨勢,將會怎樣影響資產價格的運行,市場又應怎樣應對呢?

  其實,投資者對美國二季度GDP的反應,已經對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在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開始明顯下跌;與此相對應,原油價格收至每桶69.45美元,創出一個月最高。同樣,無論是農產品還是有色金屬,價格都出現了大漲。顯然,樂觀消息在推動資金從相對較為安全、流動性較好的美元資產流出,而購入了其他貨幣資產和大宗商品。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歐等央行都實施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貨幣流動性的過度發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這些資金尚能處於潛伏狀態,因為當時是“現金為王”;而一旦經濟出現好轉,原本潛伏著的過剩流動性就會四處出擊,其對收益率的要求會更高,承受風險的能力也將更強,因而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都將成為其湧入的主要領域。這將推動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和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近期,香港流動性“水浸”就是熱錢大量湧入的一個典型例子。

  全球經濟的復甦,對於中國經濟近期的發展也是把“雙刃劍”。周邊經濟的好轉,必將帶動中國出口的復甦,這對中國經濟的“保八”多少都是個好消息。

  文章最後說,目前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市場的消費仍在萎縮、儲蓄率仍在上漲,顯示消費領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續,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好轉的趨勢是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全球經濟的復甦將使得流動性更加活躍,過剩流動性將推高國際商品價格,這不僅會使得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也將加大國內製造業的成本壓力;而近期國內樓市、股市的活躍,顯示已有部分熱錢通過各種渠道在進入中國,這種趨勢的持續也將加劇國內流動性的過剩狀況。這些因素都將給未來中國經濟增添更大的通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