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新思考製造業價值與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09-08-10 23:24:10  


 
  三是沒有一流的世界品牌。所以中國製造工廠雖大,但含金量不夠。我們現在贏在哪裡?贏在螞蟻雄兵。這為我們打下了堅實基礎,建立了其他國家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把握住這個機會,制定戰略措施,統籌安排,中國的企業一定會走向世界。

  問:從國家戰略來說,製造業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和其他產業之間的關係怎樣?

  朱為眾:終於聽到“戰略”這個詞和製造業聯繫在一起了。我覺得製造業在中國形成的優勢已具有戰略意義,我在不同的場合都提到過這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現在已經超越了行業的外延,上升到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的層面。

  首先是硬實力。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尤其是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奠定了中國“世界工廠”的霸主地位,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大大增強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硬實力。

  第二,我想談一談被所有專家和媒體忽略了的一個重要事實: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工廠”把成萬上億的產品送到了全世界的幾乎每一個家庭中,它們在無形中傳播著中國的文化、價值和故事,這是軟實力。這一點不是常年生活在海外的人是很難理解的。但是像我這樣多年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體會真是太深了。以美國為例,中國人的形象和中國的地位在過去的30年裡有了今非昔比的提高,而中國的產品在美國家庭中的高度滲透起到了一個重要的橋梁作用。

  美國一個叫莎莉的記者在看到自己家裡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的產品後,有一天突然萌發想法:“要是一年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會是怎樣?”她將這個怪誕的想法付諸實踐,過了一年非常艱難的日子,要麼買不到非“中國製造”的東西,要麼就是價格昂貴囊中羞澀買不起。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年,莎莉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舉成名。

  你說這是不是硬實力轉化成了軟實力?其實我們只要換位思考,看看麥當勞、星巴克、必勝客、微軟和可口可樂對中國年輕一代的影響,就很容易理解我說的這種軟實力。

  第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國的就業問題息息相關。一個是勞動密集,一個是13億人口,我把這個稱之為“夢幻組合”。日益扁平的世界和日漸模糊的國界得以讓世界經濟滾動式發展,天賜良機給中國。困擾了中國多年的13億張吃飯的嘴突然之間變成了13億雙創造財富的手。請問還有什麼比解決13億人口就業更重要的戰略舉措嗎?

  第四,那就是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中國的“三農”問題真正解決必須依靠集約化、市場化。我們的“分田到戶”和“耕者有其田”的模式,雖然在一段時間裡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這種小農經濟模式在西方先進農業模式面前不堪一擊。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在吸收大量農民工的同時也為農業創新奠定了基礎。

  至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和資金密集型產業以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之間的互相依附關係,我已經在前面文章中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成語來概括。我同意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應該逐步減少,但這應該是由於資金密集型產業以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得以發展的自然結果,而不是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打壓和排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比例相對減少,但是製造業的絕對值其實還將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而繼續增長。

  問:在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國製造的價值,實現中國創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