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退出寬鬆政策不會早於發達經濟體

http://www.CRNTT.com   2009-08-10 23:25:48  


 
  文章認為,目前,儘管資產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在上漲,但是物價的普遍上漲在短期內不會到來。進一步講,在實體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前,即使出現溫和的通脹也是可以接受的。圍繞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出口需求、投資的擠出效應、政策的國際合作可以作為對退出時機和力度作出判斷的重要指標。

  從出口需求看,中國的退出時機或不會早於發達經濟體。由於出口部門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出口需求企穩回升之前,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退出。而中國出口需求的回升依賴於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甦程度。二季度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復甦跡象。與之伴隨的是,中國的出口出現了回暖跡象,如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反彈。

  但是,中國出口需求的持續回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信貸緊縮和金融風險在不良資產得到有效處理前依然存在,金融風險將明顯延緩全球貿易的回升過程。另一方面,在外部各經濟體的復甦完全確立前,消費需求不會出現持續且足量的回升。儘管歐美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出現好轉,但失業率仍在攀升。只有等失業率企穩後,消費需求才有望觸底反彈。

  從投資來看,公共部門的投資對私人部門的投資產生了擠出效應。當前出現的經濟復甦主要由公共部門的投資拉動,並未出現拉動社會投資的效果。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第一,近幾年來製造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在金融危機前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調整的關口,但是市場對新的經濟增長點尚不明確;第二,投資者出於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慎於投資;第三,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雖然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主要投向了公共部門,私人部門依然受到融資約束;第四,公共部門的投資拉動鋼材、水泥等投資品價格上漲,提高了投資成本。前兩個原因可以概括為投資機會缺乏,後兩個則可以歸結為擠出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