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要解決哪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8-15 09:56:21  


 
  第四,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顯然需要廣泛的政策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集中反映為能源問題。能源的主要特性包括外部性、不確定性、公平性和不可再生性。圍繞這些特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要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原則。

  解決外部性的原則是,政府確立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觀念,即政府除保證能源市場有效運行外,應盡量使用經濟手段解決外部性問題。

  應對不確定性的原則,要求低碳經濟發展充分估計能源稀缺、相應的價格上漲和環境影響,並且使中國的能源消費不過度依賴國際能源市場。

  保證能源公平性的政策原則是,保證國內能源公平的同時兼顧能源效率,在國際上應當爭取能源和環境公平的權利,強調發達國家承擔更多的能源價格和環境污染的責任,要求他們必須因環境問題而降低能源需求,保證代際公平則應該盡可能考慮後代利益。

  與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相適應的政策原則是,推動能源價格改革。這是低碳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第五,能源補貼是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低碳經濟發展必須正確面對的。由於能源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業本身的特殊性,政府對能源干預較多,通常以補貼形式出現。對於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過渡性的能源消費補貼是合理的,有時候是必需的。但是,能源補貼對碳排放的影響不能低估。發展中國家的能源補貼問題,常常是補貼過多和補貼方式不當——主要採用壓低能源價格的消費者補貼,這種補貼通常沒有特定目標群體。能源價格管制(能源補貼)降低了能源產品的終端價格,導致比沒有補貼時更多的能源消費和更大的排放。

  因此,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包括改革能源補貼方式,以及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考慮取消能源補貼會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什麼影響,特別是考慮取消能源補貼對貧困人群的影響。

  第六,不同的碳排放量相對應的能源結構不同,不同的能源結構會有不同的能源成本,需要對不同的能源結構成本進行分析,研究其對經濟增長、就業等方面的影響,從經濟社會角度考慮一定量的碳排放約束是否可以接受,從而確定和選擇與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相適應的能源結構。

  在全球金融危機加劇、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從低碳經濟發展入手推動綠色產業發展,還可以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手段。中國政府在應對危機而提出的擴大投資計劃中,已經明確提出,要推動產業升級整合、提高能效和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則需要在危機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低碳經濟發展與中國政府目前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基本一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