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以制度性改革 破除發展瓶頸

http://www.CRNTT.com   2009-08-26 10:35:52  


瓶頸不突破,能量就難以充分釋放。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訊/日前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在上海表示,央行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文章稱,進入8月以來,市場開始反思,在深層結構性矛盾不予化解的情況下,GDP增長未必帶動就業增長,市場找不到繼續繁榮的支撐。有觀點認為,與製造短期泡沫、令中期遭遇更加嚴重的結構性矛盾與更加深度的“泡沫幻滅”相比,調結構、建立社會保障等長效機制對經濟短期刺激的效用有限。

  中國正面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從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支撐時的結構性矛盾,謀求“長遠”與“眼前”的政策統籌起來十分困難。但是,當前的中國社會和彼時的日本存在差異,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制度領域存在深度扭曲的問題,而這恰恰為我們提供了發動新經濟引擎的空間。因為這一巨大的改革空間,讓中國政府能夠有機會,比自民黨領導下的日本政府做出更好的“統籌兼顧”,通過啟動改革護航中國經濟,平穩度過轉型的瓶頸期。

  文章認為,在經濟技術層面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能效殆盡時,政治經濟層面的制度性改革需要走上前台、承擔維護市場信心與經濟運行穩定的支柱角色。8月份以來的股市持續下跌,有分析認為和中央全會準備推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有關,而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層矛盾,決定了當前各界最需要的是對政府的信心。現在社會的進步也恰恰需要中國政府破除利益集團的阻礙,大膽推進改革。改革的決心和意志可能將決定著未來多年的中國社會命運。

  中國當前的難題,是找不到經濟可以平穩轉型的制度性利好支撐。但是中國政府完全有足夠的空間,啟動民間投資和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而且在短期內就可以見效,讓中國不用依靠製造資產泡沫,順利度過眼前的困難期。在民間投資領域,應該盡快對民間資本全面開放金融服務業的平等准入(消費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開放上明顯步伐太慢)。金融服務業是集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於一體的產業,中國經濟對金融服務的消費需求完全可以支撐一個更大規模的、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的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

  而且,經濟周期震蕩的金融系統性風險高度、過度集中在國有金融體系,非常不利於既有的“上層建築體系”的求穩目標。此外,在電力、電信、航空、鐵路等國有壟斷領域的“網絡基礎設施”環節,出於國家對通訊、航空等國家戰略性安全的要求,保持(非盈利型的)國有公司經營制度,並不排斥“非網絡環節”的民營模式和對民間資本開放。

  文章指出,在收入分配和促進消費領域,短期內效果明顯而且具備可操作性的,就是在農民土地收益環節的重新分配上。現在一些地區已經在試點政府征用農民土地後,通過“招拍掛”得到的土地收益和農民“對半分配”,大大扭轉了過去對農民土地征用補償過低而導致的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農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這一試點方法,有必要盡快通過法規予以完善化、制度化在全國推廣,以化解我們的經濟結構和社會深層次矛盾,促穩定、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