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按套內面積計價 消費者受益

http://www.CRNTT.com   2009-08-27 09:32:41  


改變傳統計價方式能有效規避和杜絕商品房交易過程中的諸多“貓膩”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訊/《新華網》今天發表吳定平的評論文章“按套內面積計價消費者受益”,文章表示,“改變傳統計價方式,顯然能有效規避‘暗箱操作’,杜絕商品房交易過程中的諸多“貓膩”,使得商品房交易價格更為公開、透明、真實,從而有效保護購房者的消費權益…相關部門應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做好銜接工作,使得這一房地產新規最終落到實處,使房地產市場更為規範,讓消費者從中受益。”

  北京商品房今後將按套內面積計價,這對廣大購房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所謂套內面積,簡單來說就是房間內實際面積,從陽台到門廳,從廁所到臥室(含室內墻體),是多少就多少。建築面積則不同,測量時須從建築物外墻算起,而且還要包含眾多模糊不清的公攤面積,如樓道、電梯、配電室等。

  從操作難度看,後者顯然遠甚於前者。測量建築面積,不僅要有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專業器材,通常只能交由市場測量公司完成,普通購房者幾乎無從下手。在市場信息不夠透明,購房者總體處於弱勢地位的情形下,有的開發商往往通過改變公攤面積,或與測量單位相互勾結,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

  改變傳統計價方式,顯然能有效規避這種“暗箱操作”,杜絕商品房交易過程中的諸多“貓膩”,使得商品房交易價格更為公開、透明、真實,從而有效保護購房者的消費權益。同時,由於套內面積更易於測量,價格不含太多水分,也能有效減少因公攤不“公”引發的爭議,降低房地產領域的投訴、糾紛,使得房地產市場更加規範、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測量規範無誤的情形下,無論以套內還是建築面積,住房總價不變,變的只是面積和單價。如果以套內面積計價,公攤部分必然會直接轉移到套內單價上,房價會顯著“升高”。以西三旗限價房為例,按建築面積計算,均價大概為6350元,按套內面積計算超過8000元,增幅近30%。這還是政府主導建設的兩限房,動不動超萬元的普通商品房,按套內面積計算價格更為驚人。

  這雖是一種假象,但體現在相關部門及市場統計數據上,卻是絕對價格的猛烈上漲。房價高企,本已屢遭詬病,過快“上漲”必將遭致更強輿論壓力。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及媒體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避免房地產市場受到影響,干擾樓市正常健康發展。

  此外,在新的計價模式下,有關部門還須加強市場監管力度,防止開發商為謀利而縮小公攤面積,降低購房者的舒適度。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防止開發商在公用面積上做手腳,欺騙消費者。

  按套內面積計算,這是一種嘗試。目前在全國實行這種計價方式的城市並不多,北京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以套內面積計價,但時至今日才以法規的形式正式公布,可見還是有難度。按套內面積計價,牽一發而動全身,物業管理費如何交,已售住房上市交易怎麼辦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配套細則,避免出現混亂。相關部門應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做好銜接工作,使得這一房地產新規最終落到實處,使房地產市場更為規範,讓消費者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