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幾個經濟問題 金融危機下中國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09-09-29 11:21:06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必定產生威脅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訊/中國經濟體本身存在一些沒有根治的問題,所以金融危機一來,問題就顯現了。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文章分析,首先是內需問題。現在強調“擴大內需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戰略方針”,但中國的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有沒有擴大呢?原來我們的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消費起到的作用很弱。現在提出擴大需求,形成以國內消費需求、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合理格局。但從提出方針到形成消費、投資、外貿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還需要一個過程。

  第二是供給方面的問題。因為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所以供給也存在問題。高科技產品和低端產品相比,低端產品大量生產、大量存在。在擴大內需過程中,低端產品供給被擴大了,但需求並沒形成,結果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第三是改革方面存在著問題。首先壟斷部門要進行改革,如能源、電力等壟斷部門還應向非公有制企業放開。其次要改革的是能源、資源的價格,它們離市場化還有一定的距離,改革要使能源、資源的成本(包括環境保護成本和內在成本)和實際有機結合,通過合理的價格機制來促進資源節約。此外要改革的方面就是金融,這方面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文章指出,中國還沒有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體制。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用管理大銀行的辦法來管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融資機構,而這並不適合市場經濟的要求。中國有幾千萬家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融資機構,包括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現在都是按照大銀行、大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審批和報批,幾千萬家的申請中就算有幾家能夠獲得批准,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對於大銀行、大的融資機構要由國家來管理,那些為小企業服務的小金融機構、融資機構應該被分開,管理方式由審批制變成備案制,嚴格管理進入門檻,按市場化方式來管理這些中小融資機構,令其在市場環境中自主發展。

  小企業究竟貸到了多少錢?按有關方面計算,大企業整個貸款比例占47%,中等企業占44%,小企業占8.5%。這麼多小企業需要融資、需要安排就業,8.5%的貸款比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解決的方法就要靠改革,通過改革形成為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機制,同時建立包括存貸、產品質量和道德在內的小企業信用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