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美“經濟再平衡” 背後的三個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09-10-05 10:21:33  


美國提出“經濟再平衡”,目的不單純。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訊/在G20匹茲堡峰會召開前夕,美國提出名為“可持續及均衡增長的框架協議”,試圖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 經濟參考報刊登時評人鄧聿文文章稱,美國在此刻提出這一框架協議,反映出當前美國力求謀取三個戰略目標或意圖。

  意圖之一是在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緩慢復甦的敏感時期,作為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策源地的美國要改變目前自己所處的被動地位,通過此項矯正全球失衡的提議,來鞏固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其實,全球經濟失衡已久。在美國的視野中,全球經濟失衡主要表現為中國、日本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龐大貿易順差及與此對應的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龐大貿易赤字,這部分貿易順差(表現為龐大的儲備)又回流到了美國金融市場,從而助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所以,全球經濟失衡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但實際情況是,歐美金融機構濫用市場的開放性、為追求高收益而過度投機及國家的監管不力等因素才是導致本輪金融危機的真正根源。

  更值得關注的是,造成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的“罪魁禍首”恰恰是美國自己。這是因為,憑借著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可以採用發行美元等方式向全世界借債,美國人只要輸出美元,就可以維持其“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運行。這一過程中,東亞國家、中東石油出口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及龐大外匯儲備重返美國,支撐了美國人的消費。正是美國人設計的這套運作機制,支撐了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這一機制直到2007年次貸危機的爆發才陷入困境。

  客觀而言,全球經濟失衡確是一個事實。在此次匹茲堡峰會上,20國集團領導人將這個問題作為會議議程之一加以討論是有必要的。但依筆者之見,美國提出的這個建議是一種策略,即想通過將導致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推卸給中國、德國、日本及中東等國家,為自己解脫,為自己在尋求建立新的增長機制——均衡的全球增長進程中贏得更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文章強調,所謂“新的全球增長機制”說穿了就是要遠離美國需求(即美國消費),但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要看美國的臉色,即美國人怎麼消費、儲蓄和投資;還要看美國是否濫用美元發行、如何降低龐大的財政赤字等。可見,美國實際上已掌握了全球增長新機制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