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俄導彈戰略 獲得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09-10-05 11:16:27  


俄國導彈發揮戰略威懾作用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訊/“美國總統奧巴馬放棄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這次美國的退讓可以說是自葉利欽、普京、梅德韋傑夫三任領導,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俄羅斯的導彈戰略取得暫時性勝利。”《大公報》今天登出吳非博士的文章“俄導彈戰略獲得成功”,做出上述判斷。文章内容如下: 

  9月18日,英國《衛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放棄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一舉兩得。首先美國在伊朗問題上拉攏俄羅斯,而且會孤立中國。9月16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演講中暗示,俄羅斯可能支持美國對於伊朗採取更嚴厲制裁措施。9月21日,梅德韋傑夫在接受CNN採訪中提出導彈防禦體系是全球性的,應該覆蓋全球。同日,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前總參謀長維克托?葉欣補充說明,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的建立首先允許中國參與資料收集中心的工作,並且未來法國、意大利、以色列和英國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均可共同參與導彈防禦系統。這次美國的退讓可以說是自葉利欽、普京、梅德韋傑夫三任領導,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俄羅斯的導彈戰略取得暫時性勝利的表現。

             戰略發展曾遇挫折

  俄羅斯在消減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方面的談判,戈爾巴喬夫時代就在進行,但當時蘇聯整體的策略出現問題,認為這樣的談判可以犧牲東歐的利益為前提,甚至為了拿到西方國家的貸款,在蘇聯本土大規模消減核武器。這樣東歐國家首先就感到了惶恐,然後加盟共和國中的波羅的海旁的三個小國也出現分離主義運動。後來葉利欽總結蘇聯解體的經驗時,與美國的消減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方面談判的失敗,被列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談判失敗使得東歐國家對於蘇聯的信心不足。

  這時儘管俄羅斯已經不是超級強權國家,但在這場談判中共有兩個特點值得提出:首先,該談判貫穿整個俄羅斯聯邦時期,歷時十幾年三任總統。當時中國在美國方面的研究專家,就對俄羅斯這樣的行為嘲笑,認為冷戰結束後世界根本不會發生核戰爭,那麼俄羅斯為何還需要在核談判上浪費時間,美國只是陪俄羅斯玩玩而已。現在美國的讓步證明這些人的愚蠢。其次,2000年前後核談判的目的和方法不同。2000年前葉利欽在談判中做了一些讓步,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在世界銀行和其他西方國家爭取更多的貸款。如果俄羅斯在談判中不能夠達成目的,那麼,世界媒體就會出現提箱式核彈向伊朗或者伊拉克流散的新聞,這些新聞基本上是指世界武器黑市出現有人會出售提箱式核彈。此時,美國會非常緊張,這樣俄羅斯一樣能夠拿到低息貸款。2000年後,普京的思路是在核武談判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夠資格,這是強權、強國的表現。但此時中國的親美戰略專家認為那是普京“自慰”的行動,他們認為普京不過是在回憶蘇聯強大的舊夢。普京周邊的智囊卻認為,堅持核武談判是俄羅斯對於美國戰略發展完全牽制的表現,因此談判可以退讓,但不能夠大幅倒退丟失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安全利益。

                    既快又慢也有“打擊”

  俄羅斯在普京時期主要有三個戰略。首先是對外談核不擴散問題;對內總體牽制周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發展,變為俄羅斯可以控制的發展;最後是調整中央與地方關係,讓地方按照中央的意思發展。

  對烏克蘭就採用完全的經濟手段,經常給烏克蘭斷天然氣。對於中亞國家則採用懷柔的政策,甚至可以允許美國在中亞國家駐軍和存在軍事基地。因為俄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如果美國進入中亞地區,大約只會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是軍事基地對於阿富汗恐怖分子的震懾力,另外就是在中亞國家的能源運輸線路安全問題。因此,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優勢將會無法完全展現,這樣中亞的格局就變成俄羅斯主導,美國關注,中國無法完全深入插手的局面。尤其是這次新疆發生的問題,如果中國在中亞角色獨一無二的話,中國可以透過中亞國家來逐步逮捕國際恐怖主義分子。

  對於格魯吉亞問題,俄羅斯則採取完全的武力手段,這與美國對外手段基本一致,就是對於伊朗和伊拉克基本以武力手段為首選。普京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及2008年發動的格魯吉亞戰爭的主要格局,就是對於格魯吉亞這樣的高加索地區,主要採用戰爭的手段。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的理由,則是在地處格魯吉亞境內的、不承認格魯吉亞為主權國家、並且已經宣布獨立的一個地區裡來捍衛持有俄羅斯護照的居民和合法的俄羅斯維和部隊士兵的安全。

  葉利欽時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的關係非常微妙。西方資本大量進入俄羅斯的能源產業,主要以資本融入的形式出現,另外在資本融入過程中西方銀行對於俄羅斯銀行業的控制,使得俄羅斯資本流通成為主要的問題。在俄羅斯的西方資本還流入俄羅斯股市,這變相控制了俄羅斯的整體資本市場。這樣在面對1998年的金融危機中,當西方的資本撤出俄羅斯後,俄羅斯完全沒有本土的資本來填補其中的空間。

               中央地方關係微妙

  普京經常強調對於聯邦憲法的遵守,其原因在於俄羅斯為總統制國家,儘管憲法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權力,但這部憲法基本使中央政府處於有利的地位。普京在強化中央權威的同時,並沒有丟掉可行的民主形式,沒有恢復集權體制。普京時期中央與地方關係主要體現在財政控制和內務部門對於腐敗犯罪案件的查處上。另外對在地方周邊的前蘇聯國家的震懾也是採用的手段之一。

  這次俄羅斯導彈戰略取得成功值得中國借鑒,中國應該學習如何制定跨越領導人任期的戰略,並以之為首選,甚至包括對於兩岸問題、南海問題的戰略發展。兩岸在促統的同時,發生台灣“獨派”也開始積極表現立場,這其中涉及在接待高雄市長陳菊訪問大陸後,讓她看出大陸弱點。對台單位要追究行程設定人的責任。另外,如何在不發生衝突時,按照國際法逐漸在島礁上駐軍,需要在南海逐步站穩腳,也是中國面臨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