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北大當托兒 還要持續多久

http://www.CRNTT.com   2009-10-20 10:58:28  


大量类似“北京大学青春写作旅”的培训班被证实冒用北大校名和校徽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張鳴的文章“被迫變成托兒的北大”,文章表示,“北大之所以被迫做托兒,是因為北大尚有利用的價值。但如此不愛惜自己的名聲,任由一幹公司和名人胡亂糟蹋,那點可利用的價值,照這樣用下去,很快就剩不下多少了”。文章內容如下:

  在北大的簡介上,北大自稱是中國最好的大學。雖然有點不大謙虛,卻也差不太多。畢竟,在中國,敢說超過北大的大學,好像還沒有。大多數的學生,還是以能上北大為榮。多數的學者,北大能招他進來,只要條件差不多,還是樂意從命的,儘管進來之後,該罵街還會罵街。

  最好玩的是,北大總是不幸成為某些人的“托兒”,雖然自己未必心甘情願。有教授進北大校園上了一節課,儘管只是進修班的,課畢,在黑板上寫上幾個大字:在北大講課。然後讓人在大字旁給他照張相。有教授偶爾被不知北大的哪個小社團,請去做了一次講座(注意:這樣的事很多,有時候,連讀了幾行《論語》的保安,也會被請的),然後逢人便講,兄弟在北大講座的時候如何如何。

  跟北大內外眾多的公司相比,這些教授不過是玩鬧的小巫。這些公司說起來跟北大沒什麼關係,但只要能擠進北大周圍的寫字樓,最好是產權屬於北大的寫字樓,大抵就會跟掛著北大招牌的什麼中心有了那麼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接下來就掛著北大的招牌辦班招生,原先是經濟、管理和法律,現在連國學也能騙錢了,《孫子兵法》自不消說,連孔子、老子據說學了都能掙大錢,好像還聽說過一個什麼從歷史看管理的班。

  如果有人較真,細查起來,這些班沒一個是北大官方辦的。但這些掛北大招牌的班,卻不曾遭遇嚴格查處,取締就更談不上。任由這些江湖草台班子打著北大的招牌招生,大家一起玩曖昧。更有意思的是,招來的學生,儘管最後發現講課的人,並非招生簡章上開列的北大大牌教授,也很少有人會像前一段清華類似進修班的某學員那樣,較真打官司。學員們要的,無非是一個在北大進修的經歷,正門進不來,這樣旁門左道擠進來,也將就了,反正很多人都是官家出錢,自己也不虧什麼。

  連名滿天下的上海餘大師在宣布封筆多日之後,再做馮婦,重新出書,居然也跟北大有了瓜葛,書名赫然:《問學餘秋雨——與北大學生談中國文化》。打開一看,原來不過是餘大師在鳳凰衛視《秋雨時分》的那點文化嘮叨。依稀記得曾經看過一眼這節目,好像記得下面沒觀眾來的,怎麼會變成北大學生問學於他了?鳳凰的節目,興許也會有北大人在看,但似乎沒有哪個節目是北大學生的專場。看來,不僅北大,連北大的學生,都成了餘大師新書的托兒。不知餘大師新書版稅收入,北大學子能否分點?

  不管怎麼說,北大之所以被迫做托兒,是因為北大尚有利用的價值。但如此不愛惜自己的名聲,任由一幹公司和名人胡亂糟蹋,那點可利用的價值,照這樣用下去,很快就剩不下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