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防資產泡沫 甚於防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09-11-09 12:05:50  


從福布斯排名,就可以看出資產比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次貸危機一年,各國競相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值得慶幸的是,經濟回穩之時,大家擔心的通貨膨脹沒有出現,但資產泡沫又有抬頭跡象。 

  《經濟參考報》發表陳東的文章表示,前段時間,有“大炮”之稱的房地產商任志強與地產評論人士時寒冰就房價與CPI的關係“吵了一架”。房價影響不影響CPI,各方人士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說各的理,關鍵要看房子到底是消費品,還是資產,這確實很難說清楚。但兩人吵架,鮮明揭示出如今的資產價格猛漲,CPI下降的矛盾。

  又過了一個禮拜,另一位房地產巨頭潘石屹,不知是向政府還是向地產同行扔了一板磚:很多地產商並沒有去蓋房,至少1/3的地產商在倒騰地。 

  眼下貨幣寬鬆期,本來屬於生產資料範疇的土地,也變成了一種資產,而且由於它的稀缺性,被巨大的流動性炒來炒去。 

  大家為什麼臉紅脖子粗的去爭論CPI?可能主要是因為它是央行緊盯的貨幣政策調整目標。傳統的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是調整經濟增長、CPI和國際收支的關係。但目前一些國家央行開始重視資產市場問題。畢竟,縱觀以本次次貸危機為首的、半個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都是資產泡沫破裂引起的。 

  11月3日,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韋伯表示,儘管防止資產泡沫不應該成為貨幣政策的明確目標,各國央行仍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資產價格泡沫上。身兼德國央行總裁的韋伯表示,金融危機令央行官員明白他們負擔不起漠視資產價格瘋狂發展下去的惡果。韋伯同時警告,“人們不應過於高估各國央行在預先認辯資產價格泡沫的能力。”他認為“貨幣政策在打擊資產價格泡沫方面效果並不明顯。” 

  為應對金融危機,各國採取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巨大的流動性去向了何處?瘋漲的房價、地王頻出,讓人們感到市場上流動的熱錢汹湧。如果大量資金流向了股市、房子、土地等資產,短期內對經濟會有一定促進,但長期會不會孕育另一場泡沫?如今的經濟,投資增長大大高於消費增長,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或許不能僅盯著CPI,更要兼顧資產價格。
 
  應該說,目前大部分國家央行寬鬆貨幣的調子仍然沒有轉向,購買資產,仍是普通民眾保值增值的首選。前期房子漲瘋了,漲不動了,股市或許能填補資產上漲的步伐。當年人們怕貨幣貶值,大量囤糧、買彩電、換外匯。如今,通貨膨脹沒有來,但是在流動性充裕時期,錢少的人也想囤點黃金、囤點股票,部分低市盈率的大盤藍籌股仍可持有。錢多的人,有路子的人,幹脆囤房子、囤土地。 

  政府一直希望增加人們的財產性收入。在貨幣寬鬆的時代,任志強一直鼓勵大家買房子,而買了房子(資產)的人,確實都賺了。但投資者也需要仔細觀察貨幣政策制定者說話的調門,寬鬆貨幣政策總有退出的一天,投資人需要在央行退出寬鬆政策時,適當退出套現手中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