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新一輪熱錢流動 對中國威脅可能更大

http://www.CRNTT.com   2009-12-09 10:27:15  


對熱錢的流入流出需要監管,避免經濟大幅波動。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目前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復甦的基礎還不牢固,但是市場流動性充足,大量熱錢流向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國也是熱錢覬覦的對象。上海證券報發表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陸前進文章表示,這次和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熱錢的流入有所不同,對可能帶來的後果,須有足夠估計。

  文章分析,首先,熱錢流入面對的利率環境不同。兩年前中美利率變動方向相反,中國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和流動性過剩,央行收緊銀根,不斷提高利率;而美國由於次貸危機爆發,美聯儲不斷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中美利率形成倒掛,成為吸引熱錢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時,儘管央行加息能夠收縮經濟,遏制通貨膨脹,但加息會導致資本內流,人民幣會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而更大的升值預期會加劇投機資本的流入,央行又會面臨更大的干預壓力。而美國降息意味著美元走軟,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中美背道而馳的貨幣政策,加重了中國調控成本和經濟過熱的風險,“熱錢”流入中國收益高,動力更強,央行調控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而現在面臨的情況是,中美利率都處於較低水平,兩國都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利率並不是吸引投機資本的重要因素。

  其次,國內經濟環境不同。兩年前中國經濟過熱,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主要是 “雙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從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那時中國的資產價格較高,通貨膨脹也有抬頭趨勢,央行為了控制資產價格上漲和物價水平的繼續上升,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調控經濟。而現在中國經濟正處於“保增長,防止通貨膨脹預期”的時期,政府一再表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此利率上調的壓力較小,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熱錢將難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國際熱錢更多看重的是中國經濟正呈現V型恢復,經濟形勢改善、國內投資風險小等因素。

  其三,國際環境不同。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次貸危機僅局限於美國,其他國家還沒有受到直接影響,美元貶值主要是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而現在美元貶值主要是美國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高企所導致的。兩年前的熱錢主要流向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經濟恢復快,本幣升值的壓力較大;還因為這些國家資產價格的上漲趨勢。這次熱錢的流動,則體現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恢復程度的不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遂成為游資向往的地方,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壓力上升和資產價格上漲。

  其四,全球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低成本的流動性。目前全球主要國家仍然保持刺激經濟政策,而在實體經濟仍然脆弱的情況下,過多的流動性在尋求新的獲利場所。從去年10月至今,有超過5000億港元資金流入香港地區,投機香港的樓市和股市,巴西、印尼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等也都成為熱錢襲擊的對象,這些熱錢也同樣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而兩年前熱錢的規模遠沒有現在這麼大,全球還沒有完全陷入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實施刺激經濟的政策,沒有形成大量游資共同襲擊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現象。

  其五,熱錢流出影響可能也不同。一旦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的基礎牢固,刺激經濟政策立馬就會退出,熱錢就會迅速流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資產價格可能會迅速下跌,銀行不良貸款也可能會迅速增加,這是我們必須嚴加防範的。同時,熱錢的流進和流出將加劇本國貨幣匯率或預期的變動,給金融市場造成很大衝擊。而兩年前的熱錢流動,由於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隨著各國採取刺激經濟措施,中國開始下調利率,資產價格也開始下跌,人民幣又停止升值,熱錢獲利有限,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相對較小。

  文章最後說,這次我們面對的熱錢流入,對我們經濟和金融構成的威脅更大,因此,需要盡早關注和研究本輪熱錢流進和流出的特點,做好防範措施,採取應對政策,嚴防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以維護本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和金融資產價格的穩定,全力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