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哥本哈根 一個冬天里的童話

http://www.CRNTT.com   2009-12-17 11:02:37  


向發展中國家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稅”,這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上海商報》今天刊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教授的評論文章“哥本哈根 一個冬天里的童話”,文章表示,“西方國家已經具備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能力,但是,他們之所以不願意承擔有關義務,就是希望聯合國建立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交易機制,他們從中漁利。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把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看作是一個冬天里的童話。”其內容如下: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序幕。這個被稱之為“人類拯救地球的最後機會”的大會,充滿了火藥味。不同利益集團相互指責,整個大會吵吵嚷嚷。

  本次大會討論的主題是全球氣候變暖,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學術爭議的話題。相對於人類而言,地球的存在更加久遠。地球自身的變化規律,還沒有被人類充分認識。人們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希望改變地球的生態環境,希望地球能夠按照人類的意願變冷或者變暖。

  作為一個自然科學愛好者,筆者研究了不同氣候專家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地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而人類活動只能在很小的範圍內改變地球的生存狀態,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地球的自然規律。從一些氣候學家提供的報告來看,他們把地球變暖的原因歸咎於人類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認為人類不斷地從地殼提取石油和其他化石類的能源,用於生活和工業生產,結果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得地球變暖。

  但我們必須指出的是,相對於浩瀚的宇宙,相對於蔚藍色的地球,人類的活動究竟產生多大的作用,還需要學術界仔細論證。南極北極的冰層正在逐漸地融化,這到底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還是地球自身演變的一個必然過程?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氣候變暖的歷史階段,恰恰是人類最為活躍的時期。現在氣候變暖,對於太平洋的一些島國構成災難,可是,人們是否想到過,這些珊瑚礁形成的太平洋小島,是否適合人類居住?假如人類不是順其自然,而是試圖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造自然,那麼,最後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筆者贊成保護環境,但反對把氣候變暖作為國際政治議題。保護環境是指在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不污染河流、不污染空氣、不製造有毒垃圾,從而使工業化進程變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斷增進人類幸福的過程。一些西方政治家之所以小題大做,把保護環境問題變成一個氣候變暖問題,試圖通過召開聯合國氣候大會,制定有關國際公約。他們的目的不是在於保護環境,而是在於改變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進程。

  眾所周知,最早進入工業化的國家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負有特殊的歷史責任。他們通過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但是,當其他發展中國家步其後塵,逐步向工業化國家邁進的時候,他們卻提出了所謂的氣候變暖問題,試圖以此來改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

  在一些發達國家看來,討論氣候變暖問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討論氣候變暖的問題,向發展中國家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稅”。這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旨在達到三個目的,第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第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補償,第三,建立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現在,在第一個問題上,發達國家扭扭捏捏,半遮半掩,因為他們既不能否定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同時又不想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承擔更多的現實義務,所以,他們拼命地轉移公眾的視線,希望發展中國家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雖然一些發達國家提出了貨幣補償機制,希望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額外的氣候補償,以緩解國際壓力。但從整體而言,他們更希望通過建立國際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從而在國際交易市場中獲取更多的收益。換句話說,西方國家已經具備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能力,但是,他們之所以不願意承擔有關義務,就是希望聯合國建立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交易機制,他們從中漁利。

  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把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看作是一個冬天里的童話。《京都議定書》已經明確了發達國家的義務,但是很顯然,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並沒有遵守自己的國際義務。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正處於上升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作出的任何承諾,都可能以犧牲經濟的發展為代價。所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始終堅持《京都議定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願意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是,不願意受制於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