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鐵:中國學術投機“進軍”國際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0-01-12 11:26:55  


有數據顯示,每年國家統計的數萬項科研“成果”中,90%以上未產生實際價值。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訊/“和奧運會金牌戰略一樣,現在大學實行的是“SCI戰略”、“國家課題戰略”。在此機制之下,井岡山大學的SCI英雄們誕生了,中國學術論文的泡沫時代誕生了……”廣州《時代周報》日前登載的李鐵文章《中國學術投機“進軍”國際市場》如是評說,全文如下:

  “我在晶體學這一領域的研究已超過40年,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我感到,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大了。”最早揭露井岡山大學兩名講師論文造假事件的荷蘭教授斯派克這樣感嘆。

  這確實難為了洋教授,他們實在無法理解,世界上居然冒出這樣一群“科學家”,搞科學研究既不為探求新知,也不為專利等商業目的,更不為萬古流芳,甚至不為了獲得同行認可,而純粹就為了在SCI刊物上發論文,用來拿獎金、評職稱。為此他們或者造假,或者鑽空子,投機取巧。

  衡量一個科學成果的價值,是一項很複雜的工作,需要多個標準復合評價。但如果學術行政化了,就必須將這些不能簡單量化的東西強行量化,依照這些量化的結果從上至下分配學術資源。這樣一來,一切學術活動的價值,既不由社會來評價,也不由歷史來評價,更不由教授同行來評價,一切只為這些量化的東西,只為搞出政績讓領導滿意。荒唐事隨之而來。

  在自然科學領域,SCI標準是學術行政化體系下最時髦的一個標準,因此,在中國,一個一切為了SCI、一切圍繞SCI的“科學家”群體誕生了,堪稱世界科學界的一朵奇葩。甚至有人把他們稱為外星物種,近年來強勢入侵世界科學界,改變了一直穩定的生態。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作者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