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二○一○台灣經濟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10:38:56  


 
                      資金熱潮流於炒作

  再其次,由於我們政府在經濟上的思惟過度簡化,在過去將近二年裡,政策上只有華而不實的愛台十二項建設,以及吸引台資回流等而已。

  尤其是台資回流這一項,由於台灣本身經濟環境未改善,回流資金不會轉化為投資,而只會以熱錢方式存在。它可以炒高股市及特定地段的房市,對實體經濟則無助益。

  台灣的M型化,特定階層的奢侈化,都只會滋生人們的相對剝削感,而使社會對政府的信任度日益降低。台灣社會有九三%的人認為貧富差距嚴重,已透露出人們的感受。

  除了上述三項經濟失穩的因素外,還有二項與境外境內有關的政治因素。

  在境外因素方面,最近美國馬賽蘭大學教授卡斯特勒(Scott L. Kastner)在新著《台海兩岸的政治衝突與經濟相互依賴》一書裡指出,海峽兩岸及國際利益集團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加深,但若操持不良,這並不必然會造成兩岸政治關係的轉型,反而有可能使政治趨於僵持或惡化,而今天的台灣似乎正出現這樣的局面,並且可能反過來影響到雙方的經濟互動。

  在現階段兩岸當不致出現嚴重的倒退,但兩岸關係成為台灣經濟惡化的替罪羊卻無疑的已告出現。二○一○年起,兩岸關係的停滯已可確定,起初兩岸及台灣內部都將有極大的負面效果。

                        選舉在即影響施政

  而在台灣本身的內部,由於經濟惡化,人民不滿增加,已使得縣市長選舉,兩黨差距縮小到只剩二.六%,而選後民調,《遠見》雜誌民調,馬的滿意度只剩二三.五%,不滿意度升到六二.二%新高;《天下》雜誌民調,馬的滿意度只剩二七%,不滿意度則高到六六%,當政治走往這個方向,政府威信自然大幅下降。

  而非常嚴重的,乃是二○一○年初有四席“立委”改選,接下來又有年底的五都及“立委”改選,在政治不滿增加的時刻,如果又逢選舉,必然的是政府效能將更加下滑,更無可能去做重大的施政改變,甚或反而是製造被打壓的形象來獲取支持。聲望下跌的政府在選舉年會更不敢有作為,二○一○年恰好就要這樣的年份,這也是二○一○年不宜過份樂觀的原因!

  綜上所述,二○一○年的全球不確定性,將使得台灣經濟的不確定性更為增加,甚至連最低限的兩岸穩定都有可能轉趨停滯。這是“失去的十年”進一步的發展,對台灣的不利已可想而知。我們“無為”的政府會怎麼肆?應這個可能的挑戰最大的一年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