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對日策略 以退為進

http://www.CRNTT.com   2010-01-20 11:30:54  


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美國對日態度比較“溫柔”。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訊/“美國轉換了以往對日本的全面支持策略,改為以退為進策略,冀望以軟著陸手法迫日本就範。”《大公報》今天登出歐陽觀的文章“美對日策略以退為進”,對美日互動作出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民主黨上台之後,日美同盟關係開始出現一系列微妙變化。鳩山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為“平等的日美同盟”和“重視亞洲”兩方面,有評論將之稱為日本未來將走“脫美入亞”的道路。鳩山顯然採取了疏美政策,尤其在美國駐軍問題上一直表現得與美國不咬弦,令美國對這個既恨又愛的亞洲夥伴束手無策,採取強硬手段不行,不採取強硬手段也不行。事關美國的亞洲利益,必須以籠絡日本作為籌碼。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轉換了以往對日本的全面支持策略,改為以退為進策略,冀望以軟著陸手法迫日本就範。

        地理宗教因素是關鍵 

  新年剛開始,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便公開在華盛頓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就美日關係向日本提出了要求,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清楚表明是否繼續重視“美日安全同盟”關係,是否繼續就安全問題同美國密切合作。若在以前,庫爾特?坎貝爾不會如此委婉地表述,而會採取強硬的態度直宣,但這一次以商量的口吻要求日本政府作出“清晰表態”,“說明其繼續與我們密切合作的意願”,讓外界對美國的態度有了新的評估,其中一個要點是顯示鳩山的“親中疏美”政策起作用。雖然最近有一條已經受到了中日雙方共同否定的鳩山訪問南京的消息,但不論怎樣傳出這條消息,他都不可能在上台僅僅數月便打出如此高調的日中友好牌。他首先必須評估如果真的有南京之行,對日本政府造成的壓力有多大。新的日本首相上台都有極高支持度,但未及數月便出現大幅下滑的“慣性”。鳩山目前也處於同樣的情況,因而絕對不會貿貿然作出訪問南京的決定。 

  這條消息對於美國的刺激,從庫爾特?坎貝爾轉換強硬手法向日本提山“清晰表態”的要求,可以看到。美國時時咬住日本不放的心態十分強烈,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縛住日本這個在亞洲還必須依靠的夥伴。這已成為美國無可選擇的唯一途徑。然而,鳩山也極有可能藉打“親中疏美”牌而獲得更大好處,至少令美國不能再以對待奴才的眼光看待日本,為日本爭回一口氣。美國在評估亞洲利益上,抑制中國始終是一個長期焦點,雖然美國可以利用菲律賓或印尼作為主要依靠夥伴,但是有兩方面重要因素令美國寧可繼續與日本為“友”而不願親近菲律賓和印尼。其一是地理位置。日本與中國最接近,令美國對任何異動可以作出瞬時反應,如果不是日本與韓國存在不少美國無法調停的矛盾,美國更希望日韓聯合。反觀菲律賓或印尼,對於美國的瞬時反應明顯較日本起碼慢三拍。其二是菲律賓和印尼兩國的宗教勢力越來越坐大。美國已領教了在中東遭遇到的宗教阻力,知道這種情況完全有可能在菲律賓或印尼上演,戒心嚴重之下,棄捨依靠這兩個國家的意圖已越來越明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