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易中天:誰該清退,該清退誰

http://www.CRNTT.com   2010-01-21 11:27:10  


鄉村代課教師一杆教鞭 無名無分30年(河南商報)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訊/“無論是在貧窮的西部還是在富庶的沿海,附屬於清退政策的“代轉聘”過程充滿代課教師的不安、憤怒和控訴。代課教師本來就脆弱的生活被連根拔起,有關部門對此缺少起碼的憐憫。”近日,一則“全國31萬代課教師將於2010年面臨集體清退”的消息引爆網絡,《南方都市報》今天發表社論《被清退的代課教師理應獲得回報補償》指出,有空編教職卻不予開放,代課教師承擔了體制不公的所有成本。沒有人可以否認代課教師的功績。代課教師或許可以成為過去的詞匯,但絕無理由將他們當作歷史遺留問題而推卸政府責任。這一點不會以文件的承認與否有所改變。大多數代課教師沉默不語,或者不敢不願公開伸張自身權益,這並不意味著用漠視的辦法就能將問題擱置。因為,對代課教師的愧疚無法抹掉,無論是國民還是國家。知名學者易中天则撰文指出,在崎嶇山路上艱難跋涉幾十年的腳板,說砍掉就砍掉了;把中國教育搞得就像中國足球的人,卻官運亨通、青雲直上、彈冠相慶。搞教育和管教育的,如果也沒有良知和良心,那麼,該清退的,就真不知是誰了。

  《南方都市報》社論:被清退的代課教師理應獲得回報補償

  近日,一則“全國31萬代課教師將於2010年面臨集體清退”的消息引爆網絡,天涯社區就此推出了援助代課教師的“感恩行動”,本埠媒體也就代課教師的境況進行了專題報道。這群曾支撐起義務教育的人被迫離開講台,經歷艱難的人生轉折,也被動承受隨之而來的痛苦。他們的挫折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並感同身受,幫扶代課教師的感恩行動得到廣泛響應。社會以愧疚之心展開回報在先,國家層面的反哺計劃更不應或缺。

  沒有人是為了獲得現時的尊敬去當代課教師的。他們出現在基礎教育最薄弱的時期,並且在教育最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奉獻智力。沒有幾十萬代課教師不計成本的前赴後繼,義務教育不可能走過最艱難的階段。他們普及大眾教育,同時也是眾多社會精英最初的啟蒙者,用一筆一畫的教導為社會成員的向上流動提供動力。某種意義上說,整個國家都受益於代課教師,如此形容並不過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