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谷歌表演鬧劇 得不償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1-26 11:26:59  


谷歌的“在商言政”,暴露了其背後的政治目的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中國青年報》今日登載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開彬的評論文章“谷歌演完鬧劇灰溜溜退場”,文章表示,“谷歌事件的中美關係背景是:美國即將向台灣軍售、奧巴馬要會見達賴、美國不斷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干擾中美自由貿易。這三大背景使得美國因為必須向中國解釋其意圖而處於下風,而谷歌事件可以淡化媒體對上述三件大事的關注,使得中國疲於應付谷歌事件而處於被動,為美國在以上三大行動上製造‘道德’支持,並減少中國在中美談判中的籌碼。”其內容如下:

  自1月13日谷歌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顧問David Drummond揚言威脅退出中國市場,到谷歌首席執行官Eric Schmidt在21日透過專訪聲稱,仍希望留在中國市場,短短8天,谷歌高層便傳出相互矛盾的口徑,很像一場出爾反爾的鬧劇。

  谷歌事件中,美國多名最高層官員連續強硬表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罕見地發表書面聲明,對中國進行指責。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聲明“讚賞”谷歌的做法。當中國外交部官員還在就此事發表“不應過度解讀谷歌事件”、“不應與兩國政府和兩國關係掛鈎”的善意呼籲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站出來,要求中國解釋。對於中國“和諧為本”的態度,美國視而不見,還把它當成了一種軟弱,一步步得寸進尺。

  中國網站數量達368萬,網民3.84億,博客1.8億,左、中、右等各政治派別及其代表人物都在網絡上自由甚至相當激烈地表達對時政的觀點,周久耕事件、鄧玉嬌事件、躲貓貓事件、浙江公款旅遊被查處等一系列網絡問責,也都顯示中國在互聯網上的不斷開放與進步。

  同任何國家一樣,中國必須在互聯網上實行一定的管理,對黃、毒、賭及分裂國家和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進行管制,這對國家的穩定和經濟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現實,中國經濟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卻有相當於美國4倍多的人口,面臨各種轉型期的困難和社會矛盾,不具備發達國家成熟穩定的社會結構,更容易受各類不良信息的蠱惑和影響。同時,商業活動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是當今世界各國通行的普遍準則,谷歌也不能例外。

  在信息傳播上,由於英語的霸權地位及西方媒體利用其技術與資金的優勢,向世界各國進行政治推銷、文化推銷、商業推銷,全球信息流嚴重不對稱,西方的聲音與信息得到全面流通,大多數非西方國家的聲音在全球信息流通上處於劣勢,而且被自詡為“全面客觀”的西方媒體過濾、不予或淡化報道。比方說,就谷歌事件,美聯社1月13日的報道,就片面卻詳細地報道了支持谷歌的5條中國網民的留言內容,而對希望“谷歌滾蛋”的數千條中國網民的留言,卻一條也沒有報道。西方媒體所宣稱和捍衛的“信息自由”是怎麼一回事,也就一目了然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