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印“雙頭鷹” 中國需提防

http://www.CRNTT.com   2010-02-15 10:57:29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便不難理解,為何鳩山在當選首相僅僅三個月之內便率諸多內閣成員訪問印度的原因了。據印度媒體透露,除了美國,與印度展開安保對話,是日本第二個與之簽署此類協議的國家。對此,日本外務省外務報道官兒玉和夫說,這一行動計劃會為深化安全合作鋪設框架。不過,兒玉和夫還強調,印度和日本之間的合作尚處於萌芽狀態,雙方合作的空間在未來將會非常廣泛。 

  對此,哈佛大學教授多米尼克•莫伊西(Dominique Moisi )日前在《日本時報》刊登評論文章,大聲呼籲日本“別忘了印度”。他認為,40年前,日本代表著“亞洲的西方”,但今天中國現代化模式在精神上使日本陷入混亂。因此,日本應該發現“喜馬拉雅山背後的印度力量”。

“雙頭鷹”:中國應提防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日本角度來看,強化同印度的安保合作首先是強化對海上“經濟生命線”的保護。而《印度快報》也揣摩到了日本的心理,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該報分析說,日本與印度安保合作的“原動力”是為了能源的安全通道,因為“日本戰略和經濟的最大穩定因素,就在於能源通道的安全”。因此,海上交通線成為日本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尤其是其戰略海洋航線—“西太平洋航線”。

  這條漫長的弧形航線,從中東過印度洋、馬六甲,到南海、台灣海峽、東海直到日本本土,是日本獲取能源、輸出產品的重要渠道。但是,圍繞這條航線,中日兩國在東海大陸架劃分、釣魚島歸屬、油氣田開發以及漁業資源等問題上存在著短期內無法消除的分歧。因此,日本軍方早就有意與印度合作,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突破口”,並攜手印度確保日本能源通道的安全,同時還企圖借機讓其武裝力量進入印度洋,以在海洋上遏制中國的“擴張衝動”。

  多年來,由於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自衛隊只能限於本國活動,但在軍事交流的幌子之下,日本自衛隊的海外活動範圍可大大擴展。事實上,日本的軍事外交活動多體現為與他國聯合軍演和訓練。這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提升日本軍力,特別是大幅度提高遠距離投送兵力以及後勤保障能力;二是可直接促進日本防務實現從“本土防禦型”向“海外干預型”的轉型。

  因此,正如印度海軍的一名高級官員向《印度快報》所透露的:“日本人關注的首要問題,是深化與印度海軍的合作關係。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在最想要的,就是與印度海軍和美國海軍在日本海或者阿拉伯海舉行聯合演習。” 

  美國著名智庫卡耐基和平基金會(CEFIP)的著名印度問題專家安尼魯德•蘇裡(Anirudh Suri)也認為,“在印中角力中,日本是印度理所當然的盟友。”在他看來,印日的安保合作以及未來可能的軍事聯合演習,“自然而然地為印度在東亞提供了一個合理存在,並與日本一道構建了一個針對中國崛起的平衡力量”。 

  有分析家人士便悲觀地指出,如果說中國是一條正在實現騰飛的巨龍,則中國應提防日本和印度的“雙頭鷹”戰略,尤其在未來可能的衝突中,中國巨龍可能被“日本叼頭,印度啄尾”!所以,日本與印度加強安保合作的舉動,乃是共同謀劃的“鎖龍”戰略,中國對此不能不防。(記者:葛傳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