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Google中國化生存與中國世界化生存

http://www.CRNTT.com   2010-02-21 09:22:06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全球性的互聯網治理理應依賴於嶄新的、以全球網絡社區為中心的體系而不是傳統的民族國家。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關鍵性挑戰:它並不僅僅關乎信息自由,而是關乎我們是否能夠生活在同一個互聯網、同一個國際社區和同一種團結所有人、並令所有人得益的共同知識之中。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最好的方式是讓國家政府退後一步,以便協調和整合各自的不同,積極促進公民社會和企業在全球治理、合作與溝通中發揮作用。”《時代周報》今天登載胡泳文章“Google的中國化生存與中國的世界化生存”,分析所謂Google事件時如是說,內容如下:

   2010年1月12日,Google的官方博客上出現了一篇由公司的首席法律官David Drummond撰寫的《對中國的新策略》,表示受到了來自中國的“複雜的針對公司基礎設施的攻擊”,決定不再繼續配合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制度,哪怕這意味著它不得不關閉谷歌中國。

  聲明發出之後,官方報紙《中國日報》英文版發表了題為《一件商業糾紛》的社論,強調官方對此事的定性是商業化的。社論說:“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谷歌可能的行動,這一事件的本質是商業性的,與政治理念無關。如果這家互聯網巨頭有政治價值觀,那它就不應該從事商業。”

   同一天的《中國日報》上,一幅漫畫把Google描繪成正在大哭大鬧的孩子。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做《退出?谷歌在撒嬌吧!》。顯然,漫畫和網友評論都在刻意淡化此一事件的重要性,恰好從反面證明了,Google威脅退出中國,從很多方面講,都是一件大事。

  此後一段時間內,各路人士紛紛登場評說Google的選擇:政治家和外交家在討論這一事件是否會重燃意識形態和中國威脅論的憂慮,令中美之間出現某種新形式的“冷戰”(或者更精確地講,可以叫做“溫戰”);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則關心它是否會波及中美貿易和經濟關係,並猜測跨國企業今後在華何以自處;有人則抨擊審查制度對全球互聯網的限制;技術人士擔憂黑客攻擊所造成的風險,會不會使“雲計算”的迅速增長遭受重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