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對2010年的災害預測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10:18:27  


 
二、低溫、暴風雪和流感爆發 

  根據歷史記錄,就全球災害變化的趨勢而言,薩摩亞8級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嘯可能導致全球氣溫的逐漸降低,引發低溫凍災,增大流感爆發的強度。我們必須了解這一變化的歷史記錄和物理過程。 

  我們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發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歷史記錄表明,在“拉馬德雷”的“冷位相”時期,厄爾尼諾年和拉尼娜年易發生低溫冷害。2000年“拉馬德雷”已經進入“冷位相”,這意味著一個新的變冷時期正在開始。2009年發生了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薩摩亞群島發生了8級地震海嘯。其三、2008-2009年處於太陽活動低值時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為強潮汐時期[5]。 

  我們在2009年12月14日給出暴雪預警:接到欒巨慶和欒雲洲關於2010年1月的雪災預測,與我們的暴雪預警相一致,希望相關部門作參考,公眾可通過實踐做檢驗[6,7]。 

  統計表明,強拉尼娜現象周期性發生、8.5級以上強震的周期性發生、中國南方和北方嚴重低溫凍害的周期性發生、南極海冰增長的周期性發生、飓風和台風增強的周期性發生、世界糧食危機的周期性發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發生,都集中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9]。 

  依照1952-2008年長江中下游冬季最大連續冰凍天數歷年變化統計圖[8],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嚴重的三次低溫凍害得到驗證。長江中下游冬季最大連續冰凍天數歷年變化超過4天的年份有1955(拉尼娜年)、1957(厄爾尼諾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爾尼諾年)、1972(厄爾尼諾年)、1977(厄爾尼諾年)、1984年(拉尼娜年)。其中,6次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1次在拉馬德雷暖位相時期。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是長江中下游冬季最大連續冰凍天數歷年變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時期,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嚴重的三次低溫凍害發生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 

  在2000-2030年的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2008年初中國南發發生了50年一遇的嚴重冰雪凍災,低溫凍災頻發的趨勢值得關注[9]。 

赤道熱兩極冷是太陽能量緯度不均勻分布造成的。由於大氣熱容量低,大氣熱對流不能改變這一基本規律。海水則不同,其熱容量大,熱對流的傳熱效果十分顯著。目前海洋底層溫度為攝氏2度,它為大氣提供了充足的冷源。近一億年前的中生代溫暖期海洋底層水冷比現在高攝氏15度,大氣高10~15度。 

  美國科學家相信,即使沒有溫室效應, 地球自己的衛星月球也會使地球的溫度上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海洋學研究所的查爾斯. 季林2000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過影響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溫度上升。當日、地、月排成一線且相互距離最小時,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強而變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規模也最大,這時就有更多來自海洋深處的冷水被帶到海面。這些冷水可以冷卻海洋上的空氣。當日、地連成的直線與月、地連成的直線相互垂直時,太陽潮汐減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變小,這時海洋深處的冷水很難被帶到海面,世界就變得暖和。據季林的計算,大約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達到了最大值,從那以後逐漸減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達到最大值。這個周期是過去1萬年氣候變遷的主要動力。這個效應使地球的溫暖期從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續到24世紀,而後隨著潮汐的增強,地球的氣候將逐漸變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