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企業進軍日本僅處於萌芽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0-03-07 10:27:57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去年中國企業併購日本公司總額比2008年增加了4倍,中國企業收購日本公司的目的是憑借日益擴大的中國市場,購買因日本市場萎縮而面臨瓶頸的日本企業的技術和經驗。中國通過《第11個5年計劃(2006-2010年)》,放寬收購海外企業時的審查標準,以鼓勵對外投資。 

  從大環境看,日本經濟目前還在繼續停滯,它在世界經濟和亞洲經濟中的地位正在下降,這與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濟高歌猛進,自認為GDP可以趕超美國。然而,之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狀態。在其世界經濟地位下降之前,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地位就已經出現下降。 

  鑒於此,越來越多資金充裕的中國企業開始收購被長時間的經濟衰退削弱力量的日本公司。中國企業試圖用品牌和尖端技術打造自己的國際形象,它們看准了日本這塊成熟的投資寶地。雖然中國現在正在給鋼鐵、水泥和房地產等過熱的行業降溫,但這種努力不會阻擋中國企業到日本投資的腳步。 

  不過,對日本投資的風險也無處不在。首先,中日之間存在的歷史認識差異等問題已經開始影響中日之間的經濟交流。雙方需要改變對彼此的認知,從更深刻的層面理解對方。很多日本企業及經營者都習慣於把中國看成是低端產品的加工基地,認為中國的低廉工資和勞動力成本有利可圖,不願正視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後不斷上升的大國地位及日益擴大的國際影響。 

  其次,兩國企業家包括民眾對雙方的經濟互動缺乏認知。一些日本人無法放下架子認真向中國招商,認為中國人僅是廉價的勞動力,在研發、技術、管理等方面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沒有意識到中國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或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的水平。同樣,國內一些企業對投資日本認識不足,認為日本物價全球最高,投資成本高昂,投資日本簡直是天方夜譚,中國的實力遠未達到能夠進軍日本的程度,對投資日本持消極態度。 

  近幾年,儘管中國企業收購了不少日本公司,但進軍日本僅處於萌芽階段。與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的數量或等次均存在差距,至少聯想還收購了美國的國際知名品牌IBM的PC業務。然而,受品牌國際化意識影響,中國企業將會進一步瞄准日本公司。這樣做,對中國企業進一步加快國際化戰略,參與跨國經營有事半功倍之效。可以預料,以寧波韵升併購日興電器工業為起點,今年中國企業進軍日本的步伐將會明顯加快。(作者:邱林)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