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會採訪“難”,恰看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3-09 11:12:16  


兩會媒體抱怨採訪“難”恰恰可以反映出一些新景象和新變化
  中評社北京3月9日訊/“兩會”開幕之際,偶爾瀏覽網絡、翻看報紙上一些關於“兩會”的場外記述、花絮報道,發現常有記者感嘆,“採訪越來越難了”、“要搞出點名堂不容易”、“能和名人明星搭上話咋這麼難”……眾說紛紜,似乎都繞不開一個字:難。其實,為了方便各路媒體記者採訪,全國“兩會”的組織者已經做了非常精心周到的安排。但是,仍然有記者“抱怨”採訪“難”,這似乎有點不可理解,但是,仔細一想,這樣的“難”恰恰反映出了一種新景象、一些新變化。 

  其一,信息越來越公開。應該說,“兩會”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盛會,已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從公布各代表團駐地詳細地址,到網絡直播代表團團組審議等,“兩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透明,越來越民主。這邊代表委員的話音還未落地,那邊網上就有了鋪天蓋地的報道,在激烈的新聞大戰中,要想搶得一條獨家新聞,絕非易事。但對於關注“兩會”、關注民生的廣大網民來說,卻是一件大好事。網絡讓普通網民得以直通“兩會”,已經成了一種時尚、一種風尚。期待全國“兩會”為信息公開再增動力、再添風采。 

  其二,代表委員履職能力越來越提高。現在代表委員的層次越來越高,他們中的許多人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高手過招,記者的小兒科問題不能提,門外漢的話不能說,有時做了大量的功課、充分的準備,到了現場還難免卡殼、無法從容。而有了代表委員履職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民生民意表達的充分和順暢。衷心希望那些高知高職的代表委員們能夠真正地、更加深入地到基層調查研究,從而將最底層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現場,將民生問題訴求好、落實好。 

  其三,公眾參與熱情越來越高漲。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各大網站紛紛開辟了“我有問題問總理”、“有話網上說”、“E兩會”,“我向總理報民生”,等等,諸如此類的專欄、專題、專區、專報,成了公眾、網民參政議政的重要平台和社情民意匯聚的集散地。上百萬次的點擊,數以萬計的留言,見證著百姓參與兩會的熱情。教育、醫療、住房、就業……見諸報端的重頭報道無不回應著百姓的關切,努力尋找著問題的答案。面對各路記者的追蹤、採訪,民生被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代表委員需要思考和提交的議案提案的分量也越來越重。民心、民意、民情、民聲、民生,已經成了“兩會”的主題,也成了公眾關注的熱點、重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國“兩會”,以短小便捷為特點的“微博”備受青睞,成為代表委員與廣大網民交流互動的嶄新形式,各大媒體紛紛開通諸如“微博”報“兩會”這樣的欄目,吸引了大批的網民點擊、留言、織“圍脖”。作為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大事的全國“兩會”架構在短小、快捷的“微博”上,開創了別樣問政新風、新氣,可謂,條條“圍脖”織出微言大義。公眾參與熱情高漲,政治文明如日中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