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蘇聯為何屠殺2萬波蘭精英?

http://www.CRNTT.com   2010-04-14 14:17:09  


 
  儘管展開各戰俘營的命令在9月19日就已下達,但各戰俘營的準備工作並沒有完成,或者更確切地說,各營所做的準備在大量湧入的戰俘面前變得捉襟見肘,難以應付了。這就直接導致了各戰俘營接收工作的被動與混亂。到9月底,普季夫利戰俘營的戰俘囚舍“還是用木板建的,縫隙沒有堵塞,沒有天花板和爐子”;“營內沒有消毒室,戰俘沒有內衣”;更嚴重的是,由於調撥單沒有發下來,“戰俘的正常飲食沒有安排好”。建在島上的奧斯塔什科夫營,由於沒有與島外的電話聯繫,汽艇用油無法保證,因而“物資供應已經中斷”;維修戰俘囚舍的材料如木板、油氈、釘子等均告缺乏;全營尚缺8000條床墊,只能由國家調撥,因為“在本地組織縫制這麼大數量的床墊既不可能也無材料”。

  科澤利相斯克營內的許多建築物“呈半損毀狀態,窗戶上沒有玻璃,房頂漏水,連通鋪都無法架設”,就是這樣的住房也只能安排一半的戰俘,另一部分戰俘或是睡在夏季帳篷里,或是被安置在豬圈里。

  尤赫諾夫營的許多戰俘不得不在3℃~7℃的氣溫下,“住在涼台上、馬厩里、窩棚里”,甚至 “許多人連一個坐的地方都很難找到”。

  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一些戰俘營因陋就簡,提出搭建3層和4層床鋪,索普魯年科無奈之下同意在房間空間允許的地方製作3層床鋪。

  隨著軍事行動的結束,如何處置大量波蘭戰俘問題需要蘇聯領導人立即作出決定。10月1日,一個由中央書記日丹諾夫牽頭的委員會討論了戰俘問題。顯然,在討論中有人認為庫利克曾提出的、一度得到伏羅希洛夫贊同的遣散士兵戰俘的建議,在目前情況下不失為緩解戰俘營壓力的有效辦法。在由這個委員會成員貝利亞和梅赫利斯會後聯名向斯大林提交的報告里,建議對戰俘進行分類處理。他們把戰俘基本分成6類,並作出不同處理:對居住在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的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及其他民族的士兵戰俘,予以遣散回家;留下25000名戰俘修築沃倫斯基新城—科列茨 —利沃夫的公路;故鄉被劃歸德國的波蘭領土上的士兵戰俘暫時單獨關押在科澤利斯克和普季夫利戰俘營,待與德國人談判解決了他們的遣送問題後再送其回家;為被俘軍官建立單獨戰俘營,中校到將軍的軍官以及軍政要員,關押在沃洛格達州扎奧尼凱耶營,其餘軍官關押在尤扎營;間諜人員、反間諜人員、憲兵、獄吏和警察,單獨關押在奧斯塔什科夫戰俘營;對拘留的近800名捷克人,以被拘留者身份一直關押至英、法與德國的戰爭結束,其中軍官應單獨安置;關押他們的是舊別利斯克戰俘營。

  從保留下來的原始檔案上可以看到,斯大林作了幾處批改。其中對捷克戰俘的處理,他批改為:“釋放,但每人都應立下字據,不同蘇聯作戰”;在波蘭軍官戰俘營的安排上,他改為“安置在南方(舊別爾斯克)”。到10月底,處理捷克戰俘的工作基本完成。據內務人民委員部統計,635名被拘留的捷克人中,553人希望經過羅馬尼亞去法國,82人願意去羅馬尼亞。所有人都簽字保證不在居住地參加反蘇戰爭。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在第二天根據上述報告和斯大林的批示,通過了相應的決議。

  又過了一天,蘇聯人民委員會也做出了相同的決議。 РГВА,Ф.5446,Оп57,Д65,Л84-85.同日,貝利亞按照蘇聯人民委員會決議下達了執行命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