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觀察:世界“向前”,中國“向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5 09:49:43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訊/沒有比世博更好的平台,可以看到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差距”,可以看到中國和世界的“文化落差”。《新觀察》第三期登載文章《世界“向前”,中國“向後”?》,內容如下:

  “趙雲故裡在哪裡”的爭論引發了最新一輪的“故裡之爭”,從“三皇五帝”到李白趙雲,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被“調查”的祖宗是誰。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在城市拆遷中毫不猶豫的鏟平一個個頗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名人故居的同時,卻在追尋“名人故裡”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這背後的“動機理性”不必贅言。

  難道我們永遠把發展經濟的希望,都寄托在對祖宗“故裡”或者祖宗的墳墓上?中國發展的鑰匙在創新、在未來。說到“未來”,“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即將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世博會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 

  世博會的本質有兩個關鍵詞“未來”和“科技”,衆多參展國家,特別是大國強國均是力圖通過世博的平台,面向未來,展示科技。所謂“面向未來”,就是傳遞各自國家戰略的前瞻性,是對各自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性的描述,讓世界看到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讓他國看到自己的未來路徑,讓歷史看到現實的競爭和超越。所謂“展示科技”,並不是展示已經被淘汰和落後的機器設備,而是寄托著國家戰略前瞻性的,具有長遠發展效能的戰略性的技術設備。

  在英國舉行的首屆世博會上,英國展示了大功率蒸汽機、軌道蒸汽牽引機、高速汽輪船等,這些都是工業革命的“發動機”。在沒有世界大戰和全球自然災害的前提下,各大國在世博的展示,都是自身國家整體發展的預期目標,世博的歷史,就是大國興衰的歷史,世博二百年,就是人類歷史巨變的200年。

  世博會在上海舉行,世界都希望看到中國發展的未來,中國國家戰略的前瞻性的宣示,在基於中國國家戰略的可預期的目標。當代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是什麼方向?當代中國現實的活力和創新力是什麼?當代中國給世界提供了怎樣一個邏輯和路徑,讓世界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