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土地儲備制度違憲 律師炮轟

http://www.CRNTT.com   2010-05-09 09:32:17  


 
  當土地賣盡,收入何來?真正能增加稅收的商業又因為土地受到遏制,對政府而言,將來的路又在何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城市藍皮書》指出,在各類銀行的貸款中,政府借土地儲備機構之殼籌集的貸款占政府貸款的70%ă90%,個別地方甚至接近100%。

  審計署在四月公布,國內40個市地州、56個縣區市中,11個城市有674.81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管理不規範,未按規定納入基金預算管理,占徵收總額的20.1%。

  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印發了《2010年上海市信貸投向指引》,要求金融機構密切關注土地儲備機構貸款以及非房地產主業進入房地產企業集團貸款的潛在風險。

行為藝術?

張認為:“在利益面前,法律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那一切的抗議乃至改良建議,最後是否都淪為不被人待見的行為藝術。

  儘管高調發出《建議》,張興奎卻並不指望能真正有所收獲。

  為了遏制層出不窮的土地違法征用、拆遷等行為,來自民間,之前曾經有過一系列的嘗試:

  集體維權,武力抗爭,甚至自焚。

  2007年,有四個省的農民甚至不約而同地宣告收回屬於自己的土地——基本類似於行為藝術的這一舉動,並未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回應。

  張興奎的《建議》,看起來釜底抽薪,卻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在利益面前,法律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他說。

  這似乎是一個死結。

  不過,在現有法律框架內,能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表示懷疑。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土地所有權流轉的單向性、非市場化,再加上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實際上已經將普通民眾,尤其是農民排除在“種房子”“種廠子”之外,下一步,甚至連“種莊稼”都有危險。

  他在《種莊稼•種廠子•種房子》一文中寫到,“如果政府真的將種房子的房地產開發商制度複制到農業領域——種莊稼,不僅資本會爭先恐後進入農業和農村,甚至地方政府和官員也會爭先恐後重視農業的。”而且會更致命。

  他憂慮地說:新進城而又無房的80後、90後,將成為被抬高的城市化的最大利益犧牲者,也將損害這個社會的起碼公正和公平。(記者:何忠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