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地方缺錢:樓市調控重創“土地財政”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11:52:40  


 
  青海省在編制2010年預算的時候,預算收入103億元左右,而必須列支的支出110億左右。為了讓省級人大通過,這份預算進行了技術性的處理。以收入為基,做了一份收支平衡的預算,但還有幾個億的支出在財政部門看來是肯定會發生的。青海將這一情形在全國財政工作會上匯報並得到很多省市的共鳴。 

  相比河北和青海的這種賬面上的困難,有些地方實實在在過著缺錢的日子。去年底西部某縣面臨無法發出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的困境,最後時刻不得不貸款3000萬發放工資。 

  政府沒有充分的貸款理由,只好游說部分職工幹部以個人名義貸款,每人10萬元。很多職工並不情願,因為貸款是以他們的工資做擔保的,“銀行把我們的工資卡號都記走了。”一位職工無奈地說。但距發放工資的最後幾天,大家還是紛紛在貸款合同上簽字,因此全縣幹部職工按時拿到了工資。 

  縣里為了貫徹落實政法、教育、醫療、保障房等各項政策,甚至動用了上級已經足額撥付的人員經費,用來安排配套資金。一些項目資金也被挪用於其他配套需求上,拆東牆補西牆在這里並不罕見。 

  雖然財政部要求各省開始試點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為基層財政“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提供基本財力保障,並逐步消化縣級基本財力缺口,但試點未鋪開,很多縣仍為各種配套資金而苦惱。 

  一位地方官員說:“現在民生方面是否支出到位是對地方政府官員重要的考核指標,中央設定的最低標準更是紅線,所以地方為了足額配套只好動用其他資金。” 

  不僅中西部省市有這樣的苦衷,就連浙江、江蘇、廣東這樣的富裕省份也開始抱怨。在今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幾個東南省份反映,不同政府部門下達的支出需求過多,多的時候十幾個部門都要求經費保障支持,地方財政已經感到吃力。 

為什麼會缺錢 

  “不排除有哭窮的成分,但地方財力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的楊志勇說。 

  貸款發工資的這個縣頗有自食其果的意思。該縣年財政收入4億元,但可用財力只有2億,有一半的基金性收入沒有成為政府的可支配財力。 

  因為工商業相對落後,縣政府對招商引資格外看重,對來縣里投資的企業更是提供全套優惠。減免各項土地價款和稅費、勾銷行政收費,給予稅收優惠,但這些優惠均違反了“地方不能擅自越權減免稅費”的要求。所以地方通常把招商引資企業的相關稅費收入仍然記在賬上,而事實卻沒有這筆收入。一些貧困縣普遍存在這樣虛的財政收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