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台灣需要怎樣的生技園區?

http://www.CRNTT.com   2010-05-11 10:39:09  


生物技術將成爲未來經濟增長的重點區域
  中評社台北5月11日訊/陽明大學教授暨新藥研究中心主任吳榮燦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我們要怎樣的生技園區?”作者表示:“在台灣已經規劃但尚未蓬勃發展的生技園區設置‘中研院’分院,來帶動這些生技園區的發展倒是不失為可以考慮的方案,相信各縣市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假如‘中研院’的研究人員可以成立更多的新創生技新藥公司,也更可以帶動各縣市的知識經濟產業發展。‘中研院’規劃的生技園區,不是台北市或台灣所需要的,其理至明。”文章內容如下:

  作家張曉風呼籲馬英九保留二○二兵工廠的用地作為台北市呼吸的肺片,認為“中研院”雄心勃勃的生技園區開發,將為這個肺片帶來嚴重的傷害。問題是,台北需要怎樣的生技園區?

  生技新藥產業是典型的最上游知識經濟產業,不是製造業,你可以賣電腦、賣液晶電視給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而與生命攸關的醫藥產品,是輪不到我們去製造直接用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頂多作到試量產,基地頂多五百坪,就算我們有廿家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公司,也不過有一萬坪的需求,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規劃的士林、北投高科技園區不夠嗎?

  最上游的生技新藥產業的主軸,是申請到全世界各國專利的智慧財產的技轉,過去政府不知為何蓋了那麼多生技園區,將生技新藥產業當成製造業來規劃?

  全世界的大藥廠因為新藥研發碰到瓶頸,為節省研究經費支出,紛紛進行大量裁員,而將化學合成、動物毒理試驗、人體臨床試驗等代工研究,轉移到中國或印度。

  近年來,日本也如同西方藥廠在新藥開發上面臨瓶頸,但因製藥工業仍舊是日本所有行業中獲利最高的,日本政府詳細評估,認定日本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研究水平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只是因為普遍缺乏跨領域智慧財產的管理知識背景,未能善用其研發能量,來支援生技新藥產業的發展;於是找來一批具有雙重跨領域背景的退休人士,給予政府背書的信用貸款,以公司形式運作,針對有潛力的大學教授及研究人員,輔導其在大學或研究機構的育成中心成立生技新藥公司,讓其在充裕研究資金的持下,發展出具有國際商業化潛力的研發成果,請問他們需要用到怎樣的生技園區?

  “中研院”是台灣最高研究機構,需要土地來發展也是事實。“中研院”位階可以說相當於日本的理化研究所,該機構目前的總長是在日本本土研究拿到諾貝爾化學獎的大學教授。總部以外,在日本全國各地設置有八、九個分部,來帶動日本尖端科技的發展。在台灣已經規劃但尚未蓬勃發展的生技園區設置“中研院”分院,來帶動這些生技園區的發展倒是不失為可以考慮的方案,相信各縣市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假如“中研院”的研究人員可以成立更多的新創生技新藥公司,也更可以帶動各縣市的知識經濟產業發展。“中研院”規劃的生技園區,不是台北市或台灣所需要的,其理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