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另一個視角看印度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12:00:34  


印度國慶閱兵(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去印度參觀的人,看到的都是印度落後於中國。但是有些指標、管理、金融體制等,是眼睛看不到的,而在眼睛看不到的幾個方面,中國是落後於印度的……”新華網今天登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文章“另一個視角看印度”,內容如下:
 
  據《財經國家周刊》 作為21世紀兩大新興發展中國家,印度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人口眾多,經濟總量大,人均收入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貿依存度高,財富收入兩極分化嚴重;兩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送出留學生最多、接受海外匯款最多、人才流失數量龐大的兩個國家。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企業家,成為美國矽穀的重要力量。同時,中國與印度也有著許多不同,中國經濟的基礎設施更為完善,政府極富效率並且政治穩定。

  但是,儘管大多數輿論都更為看好“中國龍”,但“印度象”也有很多優勢。例如其經濟發展更有知識與技術創新的含量;印度的中小企業發展、私有經濟和放鬆管制極為成功,更重視社會投資,等等。

  中印消費比較

  消費在GDP中的比例,大多數國家都是60%、55%,而美國過高,是70%。就是說50%是一個正常的狀況。所以要解釋的是:為什麼中國那麼低,而沒有這麼高。

  2009年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社會零售額增長了15%,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這是個非常好的數據。但是中國公布數據的時候,經常不公布數據的定義,這給國外經濟學家研究中國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中國的社會零售數據里面包括家庭消費和機構消費,機構消費是指政府和企業的消費,所以要問一下,這 15%增長里多大程度是家庭消費貢獻的,多大程度是機構消費貢獻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作出中國是不是走出消費低谷的判斷。一般來講,一個國家是不是消費驅動,指的不是政府消費,而是家庭消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